-
宁化县 编辑
宁化县(古属汀州府宁化县)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东邻明溪、清流县,西毗江西省石城、广昌县,南接长汀县,北界建宁县,是福建通往江西省的一大要冲。境内南北长78.29公里,东西宽68.08公里,总面积2407.46平方公里。主要河道东溪、西溪会合于县城东郊,称翠江。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化县常住人口为261579人。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宁化是中央苏区县之一,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且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待遇。2011年底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客家习俗)之乡”。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020年4月,宁化县达到脱贫退出条件,退出福建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22年,宁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9.14亿元,按2020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
中文名:宁化县
外文名:Ninghua County
别名:翠城
行政区划代码:350424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三明市
地理位置:福建西部
面积:2407.46 km²
下辖地区:11镇、5乡(含1个民族乡)
政府驻地:翠江镇中山路1号
电话区号:0598
邮政编码:365400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天鹅洞,石壁客家祖地,豫章书院、东华山、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
机场:三明沙县机场
火车站:宁化站
车牌代码:闽G
地区生产总值:239.14 亿元(2022年)
方言:客家语汀州话
现任领导:县委书记:王胜文
人口:261579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汀州-大美首府
宁化古称黄连峒,唐乾封二年
南部褶皱山带:自治平乡的鸡公岽起,经大兴山到莲花掌,中间为宁化断层和丁坑口断层割裂,有九座千米以上山峰分布其间,形成以中山为主脊的治平、方田褶皱山地和城郊、湖村、泉上三乡镇南部山地。南部低山丘陵褶皱山地:由于南部山带展布曹坊、安乐境内,形成丘陵山地。
除上述地带性地貌外,还有在湖村、泉上、龙地等地碳酸盐岩构造的溶洞、岩溶地貌,在泉上东北部有一向东北凸出的弧形地貌,在武夷山北坡的鸡公岽一带普遍见有滑坡现象。
气候
宁化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四个月,无霜期214-248天,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毫米,年均日照1757小时,为发展农、林、牧各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在古地史三迭纪(距今2亿年)时期,宁化曾是低纬度的海滨,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属海洋性气候区。后因多次地壳构造运动而使闽赣地壳隆起、上升,海水远退,宁化已离海岸线300多公里,大陆度达57.3度,加上戴云山、博平岭、玳瑁山立于东南,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海洋季风环流,山地地形又影响境内局部气候的变化,而带有山地气候特征。
水文
蛟湖
土地资源
根据2018年土地变更数据,宁化县县域总面积2407.4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45.6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4.36%;林地1807.1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5.0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9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1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8.9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62%。
矿产资源
宁化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聚宝盆”,是福建省17个重点矿产县之一。全县发现金属矿16种:钨、锡、铜、铅、锌、银、钼、铋、钴、铁、锰、金、铌、钽、铍、稀土等;非金属矿有:煤、萤石、石灰岩、大理石、滑石、重晶石、高岭土、硅石、花岗岩、辉绿岩、硫铁矿、钾长石、白云母、磷、建筑用砂、粘土(页岩)矿等。主要矿产分布情况:钨、锡矿主要分布在济村、湖村、石壁、河龙一带,WO3(三氧化钨)保有储量近30万吨,锡保有金属量近9000吨;锌矿主要分布在济村,锌保有金属量3.2万吨;稀土矿分布广泛,含矿面积约占全县土地面积60%,全县储量20万吨以上;萤石矿主要分布在中沙乡和安远镇,保有储量约50万吨;石灰岩矿主要分布在湖村、泉上、安乐、曹坊等镇,储量3.2亿吨以上;氧化钙(CaO)含量48%以上。
农业资源
宁化是农业大县,是国家和省商品粮基地县,2019年获中央财政产粮(油)大县奖励。自古以来盛产粮食、茶叶、茶油、辣椒、薏米、魔芋等,莲子、辣椒、薏米、茶叶、食用菌、水果、猕猴桃、魔芋等农副土特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宁化牛角椒名扬海内外,其中辣椒干为闽西“八大干”之一,河龙米、延祥茶曾是进献给朝廷的贡品。“河龙贡米”“淮土茶油”“宁化糯玉米”先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化米仁”“孔坑茶”“河龙贡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宁化是全省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是全国八大烤烟生产基地之一,种植面积、产量等居全省首位。烟叶质量好,已进入多种名牌卷烟的配方。《烟苗剪叶机》地方标准(编号DB35/T1440-2014)是宁化县制定的首个工业类福建省地方标准。
森林资源
宁化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279万亩山地中有林地260万亩(其中毛竹32万亩),森林覆盖率74.97%,先后获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省森林县城称号。每年可提供商品材10万立方米以上。境内山地土质松软肥沃,适宜培育种植竹木、茶果、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大宗林产品有松香、松节油、杉木、毛竹、笋干、山苍子、玉扣纸、黑木耳、中药材等。拥有野生药用植物1005种,贵为闽西“草药王国”。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化县常住人口为261579人。
综述
2022年,宁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9.14亿元,按2020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1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42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9亿元,增长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3%。
2022年,宁化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减少4.3%。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5%。
第一产业
2022年,宁化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8亿元,可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29.76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1.23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7.87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2.37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5亿元,增长5.0%,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89亿元,增长4.2%。
2022年,宁化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8万亩,比上年增长0.15 %,粮食总产量达17.96万吨,比上年增长0.22%。
宁化·新气象
2022年,宁化县肉类总产量2.08万吨, 同比增长4.0%。其中,猪肉产量1.58万吨;牛肉产量0.03万吨;羊肉产量0.0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10.54万头,同比减少9.8%;生猪出栏20.16万头,同比增长6.3%。全年水产品产量1.12万吨,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
2022年,宁化县工业增加值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GDP比重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下降4.4%,制造业产值增长8.7%。工业产品销售率96.41%,比上年下降0.41个百分点。
2022年,宁化县规模以上工业的21个行业大类中有6 个行业产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39.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0.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6.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5.3%,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1.8%,纺织业增长11.6%。
2022年,宁化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3亿元,比上年减少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0.35%,比上年上升12.27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1.47元,比上年上升0.26 元。
2022年,宁化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3.97亿元,增长1.9%。
第三产业
2022年,宁化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9亿元,同比增长5.0%。批发业销售额49.95亿元,同比增长26.7%;零售业销售额56.45亿元,同比增长7.3%;住宿业营业额1.69亿元,同比增长12.0%;餐饮业营业额10.45亿元,同比增长12.9%。
2022年,宁化县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增长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5%,金银珠宝类下降35.8%,粮油食品类增长18%,日用品类增长14.1%,家具类增长25.5%,化妆品类增长11.4%,汽车类增长37.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9%,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1.2%。
2022年,宁化县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204.96亿元,比年初增加20.66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单位存款64.17亿元,比上年减少3.9%,个人存款1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合计126.44亿元,比年初增加11.0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短期贷款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3%,中长期贷款9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存贷比为61.69%。
普通公路
宁化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省道307线、204线、205线交叉穿过县境。往东距三明(接205国道和鹰厦线)152公里,往南距319国道90公里,往西距"京九"枢纽之一江西赣州站230公里。县内公路里程已达106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车。每日均有客货车直达三明、福州、厦门、泉州、石狮、汕头、深圳、赣州、南昌、鹰潭等地。
物流人流
2019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5.1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6.8%。年末公路里程 2189.67 公里,其中高速公 路总里程 42 公里,与上年持平。
2019年,全县邮政业业务总量 3630.01 万元;邮政业务收入 2919.01 万元,增长 11.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 1.65 万 户,移动电话用户 25.21 万户,互联网用户 7.39 万户。
2019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 174.6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17.55 11 亿元,分别比增 23.0%和 35.0%。其中天鹅洞景区接待 24.68 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 1343.54 万元,比增 6.1%、11.5%, 客家祖地景区接待 9.44 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 278.09 万元, 比增 18.0%、19.8%。
高速公路
泉南高速公路
泉南高速永(安)宁(化)段,全长123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6米,全线在吉山、大湖、明溪、嵩口、清流、宁化、石壁7处设置互通式立交,另建互通立交连接线31.9公里,项目估算总投资为91.02亿元,是三明市设计标准最高、每公里造价最高的高速公路。
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点干线公路中“泉州至广西南宁”(泉南高速公路)横线的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布局第三横的西段。项目路线起自永安,接泉三高速公路,经大湖、岭后、梧地、清流、宁化、石壁,止于石壁镇五里亭(闽赣界),接江西省石城(闽赣界)至吉安高速公路。它的建设使三明市增加一条出省快速通道,极大地改变三明市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项目的建设对加快山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山区与沿海的差距,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于2011年12月16日零时正式通车。
莆炎高速公路
莆炎高速(三明段)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是国高网中莆田市至湖南炎陵县的重要路段,贯穿尤溪、大田、三元、明溪、宁化、建宁等县(区)。 莆炎高速(宁化段)全长约17公里(含连接线),路基宽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100公里每小时,途经泉上镇罗李、泉上、黄新、青瑶、泉正、联群,水茜镇棠地村等7个村庄,是三明段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将有效改善沿线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于2021年1月6日正式通车。
浦武高速公路(规划)
浦武高速三明段全长约95.45公里,宁化段83.45公里,路基宽26米,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2019年,宁化交通局完成宁化段项目工可报告文本编制及宁化段路线走向终点与长汀县起点方案衔接、洽谈工作,工可报告文本待提交审核。
铁路
兴泉铁路
位于赣中南和闽西南地区,兴泉铁路从京九铁路江西兴国站引出,经宁都,宁化,清流、明溪、三明、永安、大田,再经泉州市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区市县,终至福厦铁路泉州动车站, 至南安后余后,线路客货分线,客线跨越晋江接入福厦铁路泉州站,南安至惠安新建货线接入漳泉肖铁路惠安站。全长约461公里,总投资约350亿元。
兴泉铁路(兴国至清流段)于2021年9月30日开通运营。
浦梅铁路
宁化铁路路线
位于福建省西北山区,线路起自向莆铁路建宁县北站,终至赣龙铁路冠豸山站,沿途经过建宁、宁化、清流、连城县等四个行政县,在宁化、清流与在建的兴泉铁路共线相交。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正线全长约161.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全线设建宁县北(接轨站)、建宁、宁化、清流、连城、冠豸山(接轨站)等16座车站。2021年9月30日开通运营 ,浦梅铁路将与既有的赣瑞龙铁路、龙漳铁路、福厦铁路、昌福铁路形成闭环,扩大了环闽动车圈的辐射范围,将老区纳入环闽铁路通道,带动闽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公交
宁化公交线路图
早上6点45分首发,末班车则在21点30分行驶完,每隔9分钟一趟。1路及3路公交路线为双向对发路线。公交车共计13辆,其中1路、3路车每路4辆,2路车5辆。公交车是无人售票。
民生保障
2019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107元,比上年增长 9.9%。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783 元,比上年增长 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469 元,比上年增长9.1%。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5525 元,比上年增长10.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2595 元,增长 9.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1540 元,增长 10.7%。年末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3.94 万人,比上年增加 1.98 万人。其中参保城镇企业职工 2.17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 20.74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员1.03 万人。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31.62 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12 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9.50 万人。年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27 万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0.95 万人,增加 488 人。年末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2.67 万人,增加 489 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213 人,比上年增加 95人;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 451 人,减少 23 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 5324 人,增加 298 人;全年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对象 582 人,减少 19 人。年末全县养老13机构 17 个,床位数增至 2422 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7.3 张。年末全县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 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 3.44 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 1.99 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78 人,每千人拥有医生 1.46 人。
文化卫生
2019年,年末图书馆藏书量 26.52 万册,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文 物 2584 件,乡镇综合文化站 16 个,农家书屋 201 个。 14 年末共有影院 1 个。电视节目 187 套。年末有线电视用 户 2.7 万户,入户率 39.5%。年末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 95.7%。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89 个,其中医院 7 个,乡镇卫生院 15 个,村卫生所 213 个。年末共有卫生机 构床位 1344 张。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1475 人,其中执业 (助理)医师 569 人,注册护士 733 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 员 272 人,村卫生所卫技人员 388 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科学技术
五代起,宁化便有烧瓷业,并掌握了生产白瓷及青釉、黑釉等产品的技术。南宋时有造纸业,产品质优,其中玉扣纸久享盛誉。自宋至清,从事科学研究者不乏其人,在经济、地理、医学、教育等方面均有著述。及至民国,有刘春海、徐泰咸、伊为则等人留学日本、法国,回国后都是从事本专业的专家学者。但在解放前,因受政治制度和自然地理、历史条件等限制,宁化的科技事业发展十分缓慢。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科技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从上而下设置机构,建立组织,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新的科学技术大量涌现并普遍推广应用。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农业生产首先引进新的良种和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中,又掀起“双革”(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热潮,土法上马搞一些技术革新,但由于缺乏求是精神,做了一些违背科学的蠢事,特别在农业方面造成很大损失。“文化大革命”中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批判,科技事业又一次遭受严重挫折。然而70年代初,农业生产上推广“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串灌改轮灌”的“三改”,虽然不适当地提出“三化”(矮秆化、双季化、轮灌化)也造成一些损失,但却取得显著效果,推动粮食生产的发展。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化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知识和人才受到全社会的尊重,重视应用先进技术。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科技市场进一步开拓,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从1986年起,县科委、科协和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星火计划”,已有一批项目列入省、市计划中。
宁化·老照片
体育事业
宁化体育馆
解放后,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精神,县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先后成立各种体育协会。政府逐年增拨体育经费,开辟场地,充实设备,培养人才,举办各种竞赛,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从1957年起,宁化中小学校师生、干部职工掀起乒乓球热,并曾连续三年荣获龙岩专区乒乓球少年甲组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全面推广“劳卫制”体育锻练标准,亦出现热潮。“达标”工作获显著成果。1987年达标11387人,达标率为90%。更有许多体育健儿,在各级各项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而名载史册。
民生设施
宁化是闽江、汀江、赣江的源头,水源充足,水质清纯。全县拥有大小水库49座,四季长流的翠江河横穿县城。城区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3.7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城区生活及工业用水需要。
宁化县现有110千伏安供电站1座,35千伏安供电站2座,与省电网并供。县内建有龙下电站、乌龙峡电站和71座乡镇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9万千瓦,年发电量6800万度,电能供应充足。
宁化是省定边贸改革试点县。有大型综合市场2座,专业交易市场12座,边贸交易集市12座。全县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城乡结合的市场网络。城区有客家宾馆、宁化饭店、烟草大厦、泰隆酒家、民福大厦等十几家可满足各类客户需要的下榻场所。
水土保持
2021年11月,入选2021年度拟认定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公示名单。
宁化一中
宁化二中
2019年,全年在园幼儿 11170 人,入园率 98.82%;小学一年级新生 3862 人、毕业 3157 人、在校 23637 人,初中七年级新生3239 人、毕业 2884 人、在校 9369 人;高中招收新生 1704人、毕业 1882 人、在校 5583 人;全县 6 至 14 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读 353 人,入学率 99.4%。普通高考本一上线 426 人,上线率 25.5%;本科上线 1406人,上线率 84.2%,“211”大学以上录取 160 人,其中“985”院校录取 61 人,清华大学录取 1 人,北京大学录取 3 人。2019 年列入市“五新”科技重点项目 5 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 家。2019 年,我县共申报专利 257 件,其中发明专利 33 件;共有 113 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 24 件。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
客家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期,宁化便有了印纹陶文化。少数民族畲民的祖先也留下高辛文化。及至西晋永嘉之后,中原的优秀文化随客家辗转南迁而陆续传人,直接影响和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较为独特的客家方言、民间文艺、风俗习惯和传统意识,产生了客家文化。
宁化县在隋唐时期便初有开发,“开山伐木,泛筏于吴”,沟通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正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所以,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南迁汉人源源不断地聚集拢来,特别在唐末至两宋间,客家先民溯抚河、赣江高度聚集于宁化及其石壁地区。在这里休养生息,拓荒垦殖,建家立业。他们以其传统优势文化和生产技术,同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连结地区(亦称三江之源)的原住居民相互融合,在宋代,创造出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宣告汉民族一支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的诞生。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在宋代, 聚居在宁化及其石壁客家先民有150姓以上,人口达11万之众。唐朝末年,在宁化便诞生了汀州府的第一位进士。历史上宁化共50名进士,唐末至南宋便有30名,占60%,《嘉庆重修—统志》所载汀洲唐宋二代人物共11人,其中宁化人5名,占45.45%,若以唐至北宋计算,宁化人物则占62.5%,北宋“靖康之难”后,宰相詹学传携眷来到宁化石壁设馆讲学,著名理学家朱熹前来拜他为师,充分说明了客家崇文重教的传统,也说明当时教育之兴盛。正是宁化及石壁的特殊历史,所以她早就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宁化学人在大环境的推动下,1991年成立宁化县客家研究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县级客家学术机构,同年编辑出版县级第一本客家学术刊物《宁化客家研究》,1992年成立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两会”密切合作,2000年编辑正式出版了第一部客家社区文化丛书《客家祖地石壁丛书》达155万字。分别于1997年、2000年成功地举办了二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160余人次,他们来自包括台、港在内的中国十余省、市、区和日本、法国, 交流论文110万字,分别正式出版论文集两册。迄今,宁化客联会、客研会合作编辑出版书、刊20余种、410万字。
至20世纪30年代初,以山歌形式为主的革命文化在宁化兴起,对当时的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各个时期的中心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解放后,文化事业得到普及、发展和不断提高。1958年的民歌运动普及城乡,文艺创作日见繁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文化大革命”时期,破“三封”,除“四旧”,批判《翠江文艺》,封存和烧毁图书文物,关闭文化阵地,禁锢文娱活动,解散文艺队伍,文化事业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重获生机,建立并完善了三级文化网、电影放映网、图书销售网、有线广播网。1987年8月,宁化县隆重举行黄慎诞生300周年纪念活动,上海雕塑家陈道坦为黄慎制作塑像,座基碑刻“怪而不怪,艺传百代”为中国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词,南京艺术学院刘大羽教授也为塑像题词、揭幕。并主持“黄慎艺术研究报告会”,成为宁化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自唐以来,宁化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达三十余人。宋代能诗工篆的郑文宝,明末清初学识渊博的李世熊,画坛“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书法“南伊北邓”之一伊秉绶,都是一代名流,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写下灿烂的篇章。
石壁客家公祠作为全球120姓氏客属的总家庙,建筑规模居全球客祠之最,1995年福建省批准每年10月为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月,每年祭祖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后裔寻祖晋谒;客家文化、客家饮食、客俗民风、客民精神特色鲜明、传承久远、保留完好、展示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
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省级
福建省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宁化县石壁客家祖地祭典”、“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山歌”。
福建省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夏坊游傩”。
福建省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宁化木活字印刷术”。
最新文件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宁化县在其中 。
自然景观
天鹅洞群国家级地质公园规模达248平方公里,地下石林为国内唯独的地质奇观,其溶洞数量、密度、规模居“八闽之冠”,被称为“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 “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艺术博物馆”;黄慎故居地、国内最深天然内陆湖,与天鹅洞群相辉映的“蛟湖”,水深103米,旱不降、涝不溋,为南方水域奇观;省级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生态原始、物种多样,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休闲观光场所。
红色圣地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当时全县13万人口,参加红军的就有13700多人,为革命牺牲6600多人,其中民政部在册烈士达3300人。解放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宁化籍将军有张新华、张雍耿、孔俊彪3人。
革命遗迹丰富、文物保存良好、纪念建筑宏伟、史料留存丰富,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化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具有许多珍贵的红色遗存(址)和文物,其中“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红军医院旧址、北山革命纪念园”等3个景点被国家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列。为充分发掘和保护宁化这一珍贵的革命红色遗产,发展红色旅游业,宁化县计划大力发展以弘扬“苏区乌克兰、长征出发地”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产业,现已完成《福建省宁化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的修编和初审,拟建设景区配套干线公路(大跨度交通)、景点基础设施、景点遗迹遗址修缮与文物维修及布展陈列等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77968万元,其中景区4条外部配套干线公路项目投资67936万元,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7812万元,文物维修和布展陈列项目投资222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全县将形成“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北山革命纪念园—石壁客家祖地—牙梳山自然保护区”及“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红军医院旧址—湖村蛟湖”等两条旅游线路,形成2日游规模。
客家饮食
综述
宁化穗利牌大米和绿风牌细木工板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正泉盛”、“淮土”2个商标获市知名商标称号,三和木业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十环认证”,客家源牌红薯粉丝、宁花牌山茶油、碧水牌姬松茸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认证取得零的突破。
烧卖
宁化·烧卖
伊府面
宁化·伊府面
韭菜包
宁化·韭菜包
鱼生
宁化··鱼生
大卷
宁化·大卷
老鼠干
老鼠干是宁化县特产,旧"汀州八大干"之一。它系用捕获的山、田鼠,剥去皮毛,置糠入铁锅,将鼠架其上加盖,用炆薰成干。宁化田鼠干有滋补功能,能治小孩夜尿;以猪肉、冬笋、大蒜炸炒田鼠干,香酥适口,为下酒名菜。
辣椒干
宁化·辣椒干
客家擂茶
宁化·擂茶
松丸子
宁化·松丸子
红枣薏米汤
宁化·红枣薏米汤
客家粄果
客家祖地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8年—2020年度入选福建省级文明县城城市。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2月15日,入围国家级制种大县名单。
2022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2023年1月,入选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