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公 编辑
魏公,东汉末年封国公爵名号,丞相曹操的爵位。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受封初建魏公国,置公国百官,都魏郡邺城,拥有完整的封国体系,为日后即位魏王,乃至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奠定了基础。隋朝末年,瓦岗军首领李密也曾称魏公。
中文名:魏公
类别:名号
词性:名词
年代:东汉末年
封:国公爵名号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信荀攸、董昭等人公开表示丞相曹操功勋卓著,爵位仅为武平县侯,有失天下所望。“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在他们的谋划奏议下,汉献帝被迫遣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公爵,封国建号为“魏”,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之物,以冀州的河东、河内、魏郡、赵国(徙赵王刘珪为博陵王,改为赵郡)、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作为魏公的封国疆土,于魏郡的邺城建都。(为不与曹丕代汉后的魏国产生歧义,以下将曹操的魏公封国叙述为魏公国)同年七月,魏公国开始建立祭祀社稷之神以及曹氏祖先的宗庙。
根据汉献帝的诏令,魏公国可以设置直属于封国的丞相以下群卿百官,体制地位如同汉初各异姓诸侯王。十月,将国都魏郡分为东西部,以常林为魏郡东部都尉,陈矫为魏郡西部都尉。十一月,魏公国开始设置封国百官,朝中不少作为曹操亲信的汉臣都被授予魏国官位。曹操任命荀攸为(魏公国)尚书令,凉茂为尚书仆射(后迁为中尉奉常),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张既、杜畿等为尚书,王粲、杜袭、卫觊、和洽等为侍中,钟繇为大理(后迁为相国),华歆为御史大夫,陈群为御史中丞,王修为大司农,程昱为卫尉、杨俊迁中尉,袁涣为郎中令,王朗为魏郡太守(后迁为少府),张范为赵郡太守,夏侯尚、刘廙为黄门侍郎,桓阶为虎贲中郎将,高柔为尚书郎,刘放、孙资为秘书郎,卢毓为吏部郎。
当时诸将与群臣都被授予魏公国官号,但夏侯惇仍然只是汉官,于是上疏曹操希望能在魏公国任职为臣。曹操不答应,认为屈就了夏侯惇,回道:“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但在夏侯惇坚持请求下,于是拜为(魏公国)前将军。『注:夏侯惇的前将军不是汉朝官职,而是魏公国官职。如果为汉官,则此处应用“表”,即臣子曹操向汉献帝表奏举荐另一臣子夏侯惇为汉朝前将军,如“(曹操)表繇为前军师”。“拜”则为君主授予臣下或上级授予下级官职,如“(赵王)拜相如为上大夫”,所以此处之意是魏公曹操以主君的身份授予夏侯惇“魏公国前将军”一职。』
建安十九年(214年),汉献帝诏令魏公曹操位在诸侯王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魏公曹操进爵为魏王,魏公国升格为魏王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汉献帝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赐十二旒王冕,乘金根车,驾六马。
“朕以不德,少遭憨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能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释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及平民,君又翦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稜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扬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海盗奔进,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祚太师,以表东海。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故周室之不坏,繄二国是赖。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答天命,导扬弘烈,缓爰九域,莫不率俾,功高于伊、周,而赏卑于齐、晋,朕甚恧焉。朕以眇眇之身,托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封魏公诸郡图
往钦哉,敬服朕命!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三国鼎立图
此后魏公国升格为魏王国,最后取代汉朝建立了曹魏。新建立的曹魏几乎脱胎于此前所建魏王国体制。曹丕将魏王国官署与东汉的既有官署合并,之间产生了曹魏的国家体制,如魏王国的属官大理钟繇,在曹魏建立后直接转为新朝廷的廷尉,相国华歆则成为曹魏司徒。后来,当表面上食汉禄、居汉职的朝中群臣逼迫汉献帝禅让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早已经习惯地把自己当成是魏国的臣子了,汉朝的存在对他们而言根本无足轻重。
可以说,曹操成为魏公,是以渐进式的方法,从最初的魏公国到魏王国,逐步地完成了取代汉朝的存在意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