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 编辑

山东省菏泽市辖区

牡丹区牡丹区

牡丹区,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黄河下游南岸,北靠鄄城,东接郓城、巨野,南邻定陶、曹县,西与东明相连,西北一隅濒临黄河,与河南省濮阳市隔河相望。介于北纬30°39″—35°53″,东经114°48″—116°24″之间,总面积1041平方千米,东北距省会济南市220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牡丹区下辖7个街道、11个镇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常住人口109.64万人。

牡丹区是菏泽市中心主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和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曲艺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牡丹是牡丹区的特色产业,拥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栽培、观赏、研发和苗木输出基地。牡丹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素有“天下之中”之称。战国时期孙膑在此创下了“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黄巢从这里高举义旗,踏上了推翻唐王朝的征程;刘邓大军在这里发起了鲁西南战役。这里还是抗日名将赵登、著名爱国人士何思源的家乡 。牡丹区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是全国科技进步、粮食生产、就业服务先进区和第二批返乡创业试点区,也是山东省省精神文明、社会文化、基础教育、社会治安先进县区,省级文明区,山东省县域经济最具竞争力十强县(市、区)之一。

2022年,牡丹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432.4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37.7亿元,二产增加值105.8亿元,三产增加值288.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7:24.5:66.8。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牡丹区

外文名:Mudan District

别名:中国牡丹之都

行政区划代码:3717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山东省菏泽市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黄河下游南岸,菏泽市中部偏西

面积:1041 km²

下辖地区:7个街道、12个镇

政府驻地:东方红西街999号

电话区号:0530

邮政编码:274009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109.64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曹州牡丹园,百花园,曹州书画院

火车站:菏泽站,菏泽南站等

车牌代码:鲁R

地区生产总值:432.4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上古

据安邱堌堆出土文物考证 ,远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

上古时期,牡丹区为尧舜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据牡丹区胡集乡(古成阳城)尧王寺村出土的文物和有关专家考证证实,尧及其母死后就葬在胡集乡尧王寺村。

西周

为曹国北境,有鄸邑、郊邑。

属东郡。

西汉

曹州牡丹园曹州牡丹园

为句阳(今牡丹区小留镇)、葭密(今牡丹区葭密寨)、吕都等县地,均属济阴郡。

北魏

太和十二年(488年)于今市区置乘氏县,属济阴郡。

北宋

初属曹州。

崇宁元年(1102年),曹州升为兴仁府,乘氏县属之。

大定六年(1166年),废乘氏县入济阴县。

大定八年(1168年),济阴县城为黄河水淹没,曹州与济阴县遂徙治所于故乘氏县城(今菏泽市区)。

洪武元年(1368年),省济阴县入曹州。

洪武二年(1369年),徙曹州治所于今曹县城。

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为曹县。

正统十一年(1446年),复于故乘氏县城置曹州。

雍正二年(1724年),曹州升为直隶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直隶州又升为曹州府,以原州治所在地置菏泽县以为府治。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菏泽县属岱南道(次年更名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曹濮道。

牡丹魂雕塑牡丹魂雕塑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于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国民党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权于巨野、菏泽毗连地区设巨菏县,属鲁西行政区第二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于县境西北部、东明东部设立南华县,属鲁西南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巨菏县与郓南县合并为郓鄄巨菏四县边区(县),属晋冀鲁豫第十七(运西)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郓鄄巨菏四县边改建为临泽县,仍属晋冀鲁豫第十七专区(1944年8月改称冀鲁豫第八专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又分为临泽、郓巨2县,此临泽县在今市境西北部,时临泽与南华2县均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八(运西)专区第二办事处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南华县复属鲁西南专区。

1949年3月,原属菏泽县的菏泽城关区升为县级,直属于冀鲁豫行政区。

1949年8月,南华、安陵县撤销,大部并入菏泽县,南华县之一小部并入东明县,菏泽县属新设的平原省菏泽专区。冀鲁豫行政区撤销,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为专署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8月,改为菏泽城关镇,属菏泽县。

1952年11月,菏泽县随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8年12月,菏泽专区撤销,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7月,复置菏泽专区(1967年改称菏泽地区),菏泽县仍为专署驻地。

1960年1月,撤销菏泽县,设立菏泽市。

1963年3月,撤市复县。

1983年8月,撤销菏泽县,设立菏泽市。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菏泽地区和县级菏泽市,设立地级菏泽市。菏泽市设立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

牡丹区夜景牡丹区夜景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86年,菏泽市辖37个乡、镇、街道,其中乡21个、镇11个、城区街道5个。

1989年2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菏泽市马垓回族乡,将其行政区划归胡集乡,西马垓村划归都司乡。

1995年12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牡丹乡、岳程庄乡,设立牡丹街道、岳程街道,其管辖范围和机关驻地不变。

1996年2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都司乡、店乡、大黄集乡,设立都司镇、吴店镇、大黄集镇,其管辖范围及驻地不变。

2000年1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李庄集乡,设立李庄集镇,其管辖范围和机关驻地不变。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复,撤销菏泽地区,设立地级菏泽市,原县级菏泽市改设牡丹区,隶属菏泽市管辖。

2001年1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牡丹区36个乡、镇、办事处改设为24个。

2001年2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佃户屯乡,设立佃户屯街街道其管辖范围和驻地机关不变。同时,将丹阳办事处、岳程办事处、佃户屯办事处纳入菏泽开发区管理。牡丹区所辖乡、镇、办事处减少至21个。

2004年9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杜庄乡,以原杜庄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万福街道,机关驻原杜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何楼镇,以原何楼镇的行政区域设立何楼街道,机关驻原何楼镇人民政府驻地。

至2005年,牡丹区下辖2个乡、12个镇、7个街道。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牡丹区下辖7个街道、11个镇 。牡丹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东方红西街99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71702001000

东城街道

371702002000

西城街道

371702003000

南城街道

371702004000

北城街道

371702005000

牡丹街道

371702009000

何楼街道

371702011000

皇镇街道

371702100000

沙土镇

371702101000

吴店镇

371702102000

王浩屯镇

371702103000

黄堽镇

371702104000

都司镇

371702105000

高庄镇

371702106000

小留镇

371702107000

李村镇

371702109000

安兴镇

371702110000

大黄集镇

371702112000

胡集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牡丹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南岸,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北邻鄄城县,东接郓城县、巨野县,南与定陶区、曹县接壤,西与东明县相连,西北一隅濒临黄河,与河南省濮阳市隔河相望。介于东经115°11′—115°47′,北纬35°02′—35°28′之间,总面积1041平方千米。 东北距省会济南市240千米,北距鄄城县城37千米,东南距定陶区城22千米,西距东明县城33.5千米。南北纵距48千米,东西横距55.5千米。

牡丹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牡丹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冲积厚度一般为20—30米,地形西高东低,自北向南呈岗洼相间、东西向带状分布,海拔高度57.2—44米,地面坡降1/6000—1/10000。

牡丹区地貌类型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3大类型:

河滩高地

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地、赵王河故道两侧,由古河道长年淤积而成,呈条带状,两侧为较陡坡地,面积35.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81%。

缓平坡地

分布在河滩高地与洼地之间,遍布全区各乡镇,面积较大,地面平缓,带状分布,面积为84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67.32%。

浅平洼地

分布在河套地区,呈阶梯相连状,地面平缓,面积为37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9.87%。

气候特征

牡丹区地处中纬度地区,位于太行山与泰山、沂山之间的南北走向狭道之中,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南北风频繁交替,气温回升快,春夏过渡迅速;夏季高温高湿,以偏南风为主,降雨比较集中;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以偏北风为主,降温较快;冬季雨雪较少,多偏北风,气候干冷。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于农作物生长,但降雨时空分配不均,异常天气较多。气温有偏暖走势,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有减弱趋势,大风时数和最大风速明显减小。

日照

牡丹区平均日照时数2298.8小时,最多2512.3小时(1986年),最少2081.8小时(2003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2%,全年日照百分率最大值57%(4月),最小46%(7月)。

气温

牡丹区累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气温最高值15.1℃(1998年),最小值13.6℃(1986、1991年),年际较差最大值31.2℃(2000年)。全年气温平均日较差10.0℃,月平均日较差最大值11.3℃。春秋月平均日较差较大,为11.3—10.3℃。冬、夏月平均日较差较小,为8.7—11.1℃。极端最高气温40.9℃,出现于2005年6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6.5℃,出现于1990年1月31日。

降水

牡丹区平均年降水量593.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884.3毫米(出现于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353.2毫米(出现于1986年),降水的年际变幅较大。一年内,各季、月雨量分布相差很大,夏季最多,平均341.5毫米,秋季次之121.8毫米,春季101.2毫米,冬季最少20.1毫米,冬春季降水年际变幅较大,冬季无雨、春季10毫米以下降水的年份较多。

牡丹区春夏两季(3—8月)盛行南风,按16个方位的风向统计,主导风向为S(正南)风,其次是SSE(南南东)风。秋冬季(9月—次年2月)盛行北风,主导风向为N(正北)风,其次是SSE(南南东)风。全年而言,南风略多于北风,最多风向是S(正南)风,其次是N(正北)风。

水系水文

河流

黄河流经牡丹区西北部,境内长14.9千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60亿立方米。牡丹区属淮河流域。境内河流经过多年连续治理,已形成了以东鱼河北支和洙赵新河为骨干的两个内河水系,共辖支流27条。境内干、支流河道总长度419.23千米。

洙赵新河:境内长50千米,流域面积926.43平方千米。境内沥水汇入洙赵新河的支流主要有:渔沃河、经一沟、经二沟、韩楼沟、丰产沟、太平溜河、安兴河、徐河、洙水河、七里河南支、七里河北支、南底河、老贾河、黑河、老赵王河、临濮沙河、北韩楼沟、张海沟、沙土沟。境内总长度232.32千米。

东鱼河北支:本属东鱼河支流(东鱼河流经本区西南边境,长5.5千米,境内流域面积仅有14.49平方千米,故未列入境内水系),是接纳牡丹区南半部排水的唯一干流,境内长20.4千米,流域面积320.67平方千米。境内沥水汇入东鱼河北支的支流主要有金堤河、刁屯河、南七里河、沙河、贾河、王秀生河,经一沟南段、岗上沟。境内总长度111.01千米。

湖泊

牡丹区境内无自然湖泊。城区内“青年湖”,位于曹州路南侧,广福街西侧,占地面积14.35公顷。原属明代修筑城垣时遗留的取土坑。20世纪70年代命名为“青年湖”。后经连通、挖深、护岸,并建有供游船过往的拱桥和亭、台、禽雕,已成为重要的水上景点。“万花湖”位于城区东北牡丹办事处,是20世纪80年代在窑场取土坑的基础上开挖的人工湖,占地面积17.33公顷,因地处牡丹花卉基地而得名。

土壤类型

牡丹区境内有潮土和盐土两大土类,4个亚土类,5个土属,107个土种。潮土有褐土化潮土、潮土和盐化潮土3个亚类。褐土化潮土有7个土种,潮土有30个土种,盐化潮土有39个土种,盐土有9个土种。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牡丹区境内水资源总量30621.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316.3万立方米,地下水22305.4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43379.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31.9万立方米,地下水15613.8万立方米,客水(黄河水)25534万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

牡丹区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大气降水,控制降水径流主要靠河道节制闸拦蓄和坑塘滞蓄。境内共有河道节制闸28座,一次拦蓄降水径流量1372.3万立方米,可利用量960.7万立方米。有可蓄水坑塘面积873.7公顷,一次蓄水量2118.6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271.2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

牡丹区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主要指浅层淡水。浅层淡水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2—60米之间,是境内的主要水资源。地下深层淡水,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100—900米之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补给非常困难,贮量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牡丹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74729.43公顷(112.09万亩)

其中,水浇地74616.00公顷(111.92万亩),占99.85%;旱地113.43公顷(0.17万亩),占0.15%;无水田。

(二)种植园用地3220.85公顷(4.83万亩)

其中,果园2764.73公顷(4.15万亩),占85.84%;其他园地456.12公顷(0.68万亩),占14.16%。

(三)林地15038.05公顷(22.56万亩)

其中,其他林地12421.61公顷(18.63万亩),占82.60%;乔木林地2616.44公顷(3.93万亩),占17.40%;无竹林地和灌木林地。

(四)草地273.23公顷(0.41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31.39公顷(0.05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牡丹区只涉及内陆滩涂1个地类。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663.94公顷(53.49万亩)

其中,城区用地8106.88公顷(12.16万亩),占22.73%;村庄用地23392.96公顷(35.09万亩),占65.59%;建制镇用地3922.17公顷(5.88万亩),占11.00%;采矿用地119.95公顷(0.18万亩),占0.3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21.98公顷(0.18万亩),占0.34%。

(七)交通运输用地4386.9公顷(6.58万亩)

其中,公路用地2497.20公顷(3.75万亩),占56.92%;农村道路用地1429.59公顷(2.14万亩),占32.59%;铁路用地458.70公顷(0.69万亩),占10.46%;管道运输用地1.41公顷(0.002115万亩),占0.03%;无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809.1公顷(13.21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2518.98公顷(3.78万亩),占28.60%;水库水面297.10公顷(0.44万亩),占3.37%;坑塘水面1413.13公顷(2.12万亩),占16.04%;沟渠3932.9公顷(5.9万亩),占44.65%;水工建筑用地646.99公顷(0.97万亩),占7.34%。

植物资源

牡丹区常见农作物有禾木科、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等,共23类,568个品种。还有柿、桑等树木和牡丹、芍药、木瓜、山楂、二红杏等以及野生植物和药材。境内林木植物有51科,106属,228种,其中乔木112种,灌木及小乔木108种,藤木8种。

动物资源

牡丹区境内畜禽品种资源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狗、猫、鸡、鸭、鹅、鸽、鹌鹑等,名特家畜家禽有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麻鸡、斗鸡等,其中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被誉为“三大国宝”。

水生动物资源常见鱼类有4目,12科,60种。其中鲤形目中的鲤科最多,青鱼、草鱼、马口鱼、赤眼鳟、鲫鱼、日本白鲫、银鲫、秋鲩、鲢、鳙等30多种;鲶形目中有鲍科、鲶科、胡子鲶科等。鲈形目中有鳢科、暇虎鱼科、攀鲈科、刺鳅科等;含鳃目中有合鳃科。

矿产资源

牡丹区发现矿产资源主要有6种,分别为: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粘土、水气矿产等。

石油主要分布在李村镇和高庄镇,与中原油田相通,储量约2亿吨。

天然气储量约12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李村镇一带。

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与巨野煤层相连。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划分为3个地热异常带,包括菏泽市中心地区、佃户屯地区、沙土地区,均属于中低温、地热田。

矿泉水资源不太丰富,已发现可饮用矿泉水1处牡丹泉,为含碘、锶、重碳酸氢化物型矿泉水。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常住人口109.64万人,比2021年减少0.31万人。

政治

编辑
区人民政府区长:尹茂林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佳隽

区政协主席:葛广亮

区政协副主席:赵君成、张福山、刘铮朱国玺、王娟、孙玲

牡丹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铭昊

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莹

区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局长:李令建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舒涵

经济

编辑
2022年,牡丹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43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4.3%。其中:一产增加值37.7亿元,同比增长5.2%,二产增加值105.8亿元,同比增长8.5%,三产增加值288.8亿元,同比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6:23.3:68.2调整为8.7:24.5:66.8,第二产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6%、51.8%、36.6%,一、二、三产业拉动GDP增长分别为0.5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牡丹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3.4%,其中,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57.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4.5%。从投资渠道看:四新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7.2%,同比增长9.5%;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5%,同比下降39.7%;制造业技改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同比下降62.5%;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9%,同比增长24.4%。

财税收支

2022年,牡丹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1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0.9%。其中,各项税收17.92亿元,同口径下降13.7%,占地方财政收入64.7%。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1亿元,同比增长18.7%。2022年民生投入4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5%。

人民生活

2022年,牡丹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587元,同比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542元,同比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81元,同比增长6.8%。

第一产业

2022年,牡丹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同比增长5.5%;林业0.66亿元,同比增长5.6%;牧业10.2亿元,同比增长5.0%;渔业0.72亿元,同比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1.0亿元,同比增长10.8%。

农业

2022年,牡丹区粮食播种面积195.87万亩,总产量86.80万吨。

畜牧业

2022年,牡丹区肉类总产量8.23万吨,禽蛋产量5.67万吨。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42.50万头、34.76万只、714.49万只,生猪和家禽出栏量分别为67.39万头和1035.95万只。全区奶牛存栏达0.26万头,牛奶产量1.00万吨。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农用机械总动力(不含农用运输车)133.2万千瓦,同比增长6.3%,机耕面积135.1万亩,机播面积236.3万亩,机收面积220.1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牡丹区15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产值246.7亿元,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24.7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9.7亿元,同比增长78.1%。

建筑业

2022年,牡丹区具有资质建筑业企业99家,完成总产值82.4亿元,同比增长4.5%。本年新签合同额81.7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竣工产值16.8亿元,同比下降10.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牡丹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4.9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限上批发业企业销售额59.3亿元,同比增长21.9%;限上零售业企业销售额21.4亿元,同比增长20.65%;限上住宿业企业营业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4.6%;限上餐饮业企业营业额2.2亿元,同比下降2.8%。

对外经济

2022年,牡丹区外贸企业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20.65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6.3亿元,同比下降15.0%;进口4.35亿元,同比增长313.3%。

招商引资

2022年,牡丹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量5546万美元。

房地产业

2022年,牡丹区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09.5亿元,同比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面积1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9%;商品房销售额70.9亿元,同比下降34.7%。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828亿元,同比增长11.65%;各项贷款余额为485.6亿元,同比增长13.2%。

交通运输

编辑
牡丹区境内京九铁路与新兖石铁路交汇,3条国道和2条省道贯穿境内,菏宝、济广、日南、德上、濮新、兰菏6条高速形成“米”字型框架。菏泽牡丹机场通航,鲁南高铁通车。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2年,牡丹区发明专利有效量4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3件。全区获得菏泽市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得软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475人,专任教师507人;高中在校生22281人,专任教师1457人;普通初中在校生70133人,专任教师3797人;小学在校学生135252人,专任教师5998人;幼儿园399所,在园儿童46262人,专任教师298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4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74处,农家书屋441家。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2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5294场,送戏下乡525场。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拥有卫生机构265所(不含计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下同)。其中,医院45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2所,卫生院25所,门诊部(所)2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558张,卫生技术人员159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24人,注册护士6809人。

社会保障

2022年,牡丹区实现新增就业1203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9405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307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61.5%、275.6%和339%。城镇登记失业率3.4%以内。

2022年,牡丹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1.9万人,缴费5.65万人,领取养老待遇2.83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1.51万人,缴费21.1万人,领取养老待遇15.6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0235万元,支出15171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737万元,支出32094万元,当年结余3643万元,年末累计结余75048万元,同比增加5.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4780万元,支出76874万元。

2022年,牡丹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0.9万人,收缴保费12.3亿元(其中财政补贴5.3亿元);全区居民医疗保险支出9.4亿元,其中居民医疗保险支出6.3亿元,职工医疗保险支出3.2亿元。

2022年,牡丹区共保障城乡低保8587户11679人,其中城市低保439户600人,农村低保8148户11079人;特困供养4054户418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612万元。截至2022年末,牡丹区共有养老机构35处,其中敬老院9家,民办养老机构26家。共有床位41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700张,占比65.85%,超额完成省市要求占比55%的工作任务。全年新改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处、养老服务站12处,医养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投资389万元,提升改造镇敬老院9家。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牡丹区前身为菏泽市(县级),因境内盛产牡丹,且被誉为“牡丹之乡”,故名牡丹区。

牡丹文化

牡丹在中国有数千年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从秦汉时以其药用而载入《神农本草经》开始,便形成了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戏剧、民俗学等多种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从《诗经·溱洧》牡丹进入诗歌园地,牡丹即与文学发生了关系,秦汉时代以牡丹为药用植物而载入药物典籍,牡丹便与药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北朝时,北齐画家杨子华画牡丹(或者早于北齐,民间画家),则牡丹便进入了绘画园地,自此后,画牡丹者代有人出,牡丹便与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众多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宋代除了歌咏牡丹的诗词外,又出现了有关研究、记录牡丹的专著,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余鹏年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诗词文赋及明间通俗文学以及雕刻、音乐、绘画、服饰、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无可胜数。

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方面,它是几千年来围绕着牡丹而产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但以文字、音像、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有大量的以无形的、口头的或展览等形式表现出来,如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即是其一。

曹州牡丹有着浓厚的旅游氛围。明、清以来,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承德乾《过毛氏园》诗云:“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见园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识面,几多国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潋滟应关花史情。坐久景闲心亦静,绿杨深处传流莺。”由此诗可见,曹州亦是文人学士雅会品题之所。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即有两篇写及曹州牡丹。

曹州牡丹曹州牡丹

曲艺戏剧

牡丹区有“曲山书海”之称,是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的发祥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牡丹区曲艺的鼎盛时期,有专业曲艺队1个,业余曲艺队30多个。流行曲种牡丹区流行的代表曲种有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山东大鼓、山东落子、花鼓、竹板书、大鼓书、评词、弦子鼓、三弦铰子书、道情、莺歌柳书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办学的兴起,菏泽城区先后成立了菏泽中原艺校、齐鲁音乐学校等10余所艺术类学校,均设立了曲艺专业,都是以“说”的门类为主,主要有相声、小品、竹板书、山东快书等曲种。

民间艺术

牡丹区的民间艺术主要有面塑、泥塑、骨雕、刻瓷、剪纸、木雕、雕塑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李芳清、李效普、赵继仲、赵东民。面塑大师李芳清,为全国面塑三大流派之一李派正宗传人,他和时振山一起获得联合国授予的民间艺术家称号。李效普是菏泽面塑创新性代表人物,曾获得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奖,中央电视台作过专题报道。泥塑以赵继仲、赵东民父子为代表。赵继仲是著名民间彩塑艺人,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蒲松龄纪念馆等全国多处著名展览馆收藏。赵东民被“泥人张”收为徒弟,其作品《老农新话》等被收入中国雕塑年鉴。

风景名胜

编辑

曹州牡丹园

建于1982年,面积1200亩,是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集中了曹州牡丹从古到今的发展成果,是曹州牡丹观赏、旅游、生产、科研中心。园内有参观点30余处。主要有牡丹主观赏区,包括品种资源圃、花色圃、花型圃。芍药大全圃,随着牡丹、芍药早、中、晚品种的调整,实现了牡丹、芍药花期对接。国花馆,一楼大厅铺装了大理石地面,在大厅正对入口处及厅东、西两侧镶钳了大型牡丹图案。大厅中央放置青铜铸牡丹宝鼎,两侧布设十二花神青铜雕塑,东为历史厅、西为文化厅。二楼为牡丹精品图谱。三楼为文化艺术厅。

曹州百花园

曹州百花园占地面积约6.67公顷,植有九大色系、820余种、10余万株牡丹;另植有近300个品种、6万余株芍药。牡丹优良品种荟萃、名品众多是百花园的最大特色,特别是500余株百年以上老龄大株牡丹,枝繁叶茂,花朵累累。其中一株400余年牡丹,高盈丈,冠5米,花达400余朵,称为“牡丹王”。牡丹区自育自繁牡丹名贵新品400余种,从国外引种牡丹珍品40余种,国内培育的牡丹先后获国内国际大奖100余项,是菏泽牡丹重点观赏园。

曹州古今园

为明初洪武年间王梨庄王氏先人王猛创建,经明末战乱,常年失修,日渐荒芜。到清乾隆年间,王梨庄岁贡王孜诵(号花村),捐资重修“万花村”花园,后因天灾人祸,花园又一度萧条。清末,以王愈昌为首再次重修花园。曹州古今园主要栽培牡丹,约有百余个品种,并植有多种花灌木,尤以桧柏编制造型(习称"松编")为其特色。编塑成城楼、牌坊、动物等造型,曾荣获全国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获三等奖。在以大田牡丹为特色的菏泽,规模小巧的古今园颇具"小家碧玉"的韵味,略有江南园林情趣,特色较为鲜明。

凝香园

也称“正春园”,位于菏泽城东岳程办事处岳楼行政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原为袁姓所有,称“袁家堂”花园,后来袁家败落,被明代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工部尚书,菏泽城东何楼村人何应瑞购得,又称“何园”,著名的“何园白”、“何园红”牡丹,为此园所出。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位于菏泽市城区赵王河畔,是在杨得志、段君毅、赵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导和组织下,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得到国家和贵州省资助而兴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朱镕基总理为纪念馆批拨了专项资金。该馆于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开馆。占地13.2公顷,建筑面积117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00余万元,集展厅、画馆、广场建设于一体。主体建筑由展厅和全景画馆组成。展厅分为序厅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儿女四个大厅。

地方特产

编辑

牡丹

牡丹区以“牡丹”著称。菏泽牡丹,花大色艳,雍荣华贵,明清时已“誉满齐鲁”、“甲于海内”,有9大花系,10大花色,种植面积达12万亩,品种1237个,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和观赏旅游区。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菏泽牡丹夺得花卉类牡丹奖111枚奖牌中的81枚。2002年,菏泽牡丹在首届全国牡丹花展中荣获总奖牌数128枚中的86枚。

曹州耿饼

菏泽市栽培柿树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品种有九月青、八月黄、大二糟、小二糟、牛心柿等。柿子因顶面光洁平滑如明镜,被称为“镜面柿”。因菏泽古称曹州,所以又叫“曹州镜面柿”,曹州耿饼由镜面柿加工而成,产于菏泽市赵王河两岸。曹州耿饼肉质柔软,个大味美,含有甘露醇、黄铜苷、VC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降火、血、生津化痰等疗效。耿饼自生白霜,呈颗粒状,具有独特风味。

风味小吃

编辑

曹州烧饼

鲁西南名吃之一,其状圆如月,红中透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其制作方法:选用小麦精粉,经和、发酵、盘、揉等道工序,按扁包上用香油、食盐、花椒、茴香面等多种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经切花盘沿,涂上一层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贴入炉内烘烤而成。

水煎包

鲁西南名吃之一,其状扁圆,上下呈金黄色,外酥里鲜,口感甚佳,因其馅不同,分为羊肉、猪肉、素菜水煎包多种,其馅无论是荤素均加葱、姜、五香粉、香油、细盐调制,皮为小麦粉面发酵,将包子放入平底锅内少许时间,再加面水,后浇香油,翻一遍出锅即成,成为深受欢迎的食品。

著名人物

编辑
东晋政治家卞壸

北魏文学家温子升

唐代军事家徐懋功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郭子

明朝工部尚书何应瑞

明朝户部尚书郭允厚

清两江总马新贻

民国国民党立法委员李汉

民国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

抗日名将赵登禹

抗日名将姜玉贞

菏泽县独立营营长王登伦

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展征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晁楣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7月,牡丹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下一篇 历山

上一篇 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