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统历 编辑
三统历,是中国古代历法之一,由西汉著名学者刘歆整理而成,为中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于西汉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开始实施,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被四分历取代。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文名:三统历
类别:古代汉族历法之一
整理者:刘歆
性质:中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
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终。这种历法叫做太初历,它是我国最早根据一定规制而颁行的历法。从改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朝野两方对天文学有较深研究者,可谓人才济济。特别是来自民间的天文学家数量之多,说明在社会上对天文学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有着雄厚的基础。我国古代制历必先测天,历法的优劣需由天文观测来判定的原则,这时就已得到了确认和充分的体现,这对后代历法的制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它的制定是划时代的。
太初历的基本常数是,一朔望月为29 4381日,所以叫做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历。这个朔望月的日数比战国时期四分历的朔望月日数更大,当然是不够精确的,但太初历的颁布施行是经过考验的。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太史令张寿王反对施行太初历,主张用殷历。经考验后,因殷历疏远而仍用太初历。
太初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了以没有中气(雨水、春分、谷雨等十二节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把季节和月份的关系调整得十分合理,这个历法在农历(夏历)中一直沿用。
太初历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135个朔望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关于五星会合周期的精度也较前有明显提高,并且依据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动态的认识,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历法。这些都为后世历法树立了范例。太初历的原著早已失传,西汉末年,刘歆基本上采用了太初历的数据,据太初历改为三统历。它被收在《汉书?律历志》里,一直流传至今。实际太初历以改元而得名,而三统历是以法数而得名。刘歆把邓平的八十一分法作了系统的叙述,又补充了很多原来简略的天文知识和上古以来天文文献的考证,写成了《三统历谱》。《三统历谱》以统和纪为基本,统是推算日月的躔(chán,音缠,日月运行时经过某一区域)离,纪是推算五星的见伏。统和纪又各有母和术的区别,母是讲立法的原则,术是讲推算的方法。所以有统母、纪母、统术、纪术的名称;还有岁术,是以推算岁星(木星)的位置来纪年;其他有五步,是实测五星来验证立法的正确性如何;此外,还有 世经 ,是考研古代的年,来证明它的方法是否有所依据。这些就是《三统历谱》的七节。这部历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天文著作。它的内容有造历的理论,有节气、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数和运算推步方法;还有基本恒星的距度,可以说含有现代天文年历的基本内容,因而《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
依据三统历所讲的根数和原则推算气朔的条件,都已齐全。就推算气朔一方面来讲,其出发点在于规定一月的日数为294381 日;其余日数,则反而是从这朔推出或迁就而得的。这个一朔望月的日数,一回归年的月数和日数都嫌太大些。
1章=19年=235月在这个周期,朔旦冬至复在同一天。
1统=81章=1539年=562120日=19035月在这个周期,朔旦冬至复在同一天的夜半。
1元=3统=4617年在这个周期,朔旦冬至又复在甲子那天的夜半。因为一统的日数是562120用60来除,还剩40。所以若以甲子日为元,则一统后得甲辰,二统后得甲申,三统后才复得甲子。这就是 三统 名称的由来。这个元法4617以60除不尽,所以元首的年名,不能一样。
三统历的元朔,设在汉武帝元封七年岁前仲冬甲子,据《汉书·律历志》所载,当时曾实际观测,得到这天朔旦冬至,所以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古人除了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之外,还要配合日月合璧和五星连珠的周期,所以三统历又立5120元,即23639040年的大周期,其起首叫做 太极上元.并定太初元年二距太极上元的积年为143127岁,即在大周中已过了三十一个元法。
三统历是我国首先使用交点年和恒星月的历法。它的置闰方法是先定闰余,闰余是所求年前冬至距前朔得朔实(一月的日数)十九分之几分。二十四气名称顺序和《淮南子·天文训》所载的相同。并称从冬至起,奇数次的气,如大寒、雨水等为中气;偶数次的气,如小寒、立春等为节气。而在《三统历谱》中,则把雨水和惊蛰二气次序颠倒,清明和谷雨二气次序颠倒,其他各气次序没有改变。(这四个节气次序的改变,是由于刘歆本人的偏见,而不是当时人们遵行的历法)。
太初历的制定是以天文观测记录为依据的,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它的内容比过去的颛顼历丰富得多。《三统历谱》中所叙述历法的天文数据和运算推步方法,都是合乎科学的,成为后世历法的范例。三统,又指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夏历以春一月为正月,相当于干支历建寅之月;商历以冬十二月为正月,相当于干支历建丑之月;周历以冬十一月为正月,相当于干支历建子之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