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诗 编辑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传说。
中文名:史诗
外文名:Epic Poem
定义: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主题: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
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长篇叙事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史诗和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史诗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 而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定。
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国的《格萨尔王传》、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等都是著名的史诗。
“史诗”这个词在现代语文中,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其特点是背景庞大、人物众多,涉及大量的虚构地理,时间跨度大的叙事作品。典型的例子如《星球大战》等,参见大河小说。
史诗作为一种文类, 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 各种史诗传统的发展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史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他民间叙事文学的营养, 甚至还借鉴了抒情色彩浓重的民歌等体裁的成就,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题材内容、艺术思维方式以及诗学等方面的体系。史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有机综合的特点, 但却不能用其中任何一个体裁标准, 也不能用所有这些体裁的特点拼凑出来的标准去衡量它。应该说, 史诗消化了各种民间口头表达形式, 对于这些形式的运用是以史诗为导向的。换一种说法, 从文学类型的角度历时地看, 史诗代表了在一个特定口头传统中得到充分发展的、在较高阶段上达到的语言艺术成就。
谈起史诗的时候,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恩格斯对史诗的论述, 他们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 从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史诗的。在他们看来, 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 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这些论述是从文艺学的外部特征出发的。原始社会的解体为产生英雄史诗的恢弘背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基础。关于部落战争、民族迁徙和杰出军事首领的传说为英雄史诗的形成做了一定的资料准备。应该说, 英雄史诗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人们生活的全景反映。每一部史诗都是具体历史的和具体民族的。不能用一个笼统的历史时代的抽象的模式去解剖特定的史诗, 也不能用一般的人类社会的尺子去剪裁史诗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史诗与历史有特殊关联性, 但是即使史诗的历史印记十分鲜明, 它也不是编年史式的实录,甚至也不是具体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史诗对历史有着特殊的概括方式, 体现了史诗的创造者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和表现特点。
作品分类
一般意义上分为:传统史诗,又称原始史诗或民间史诗。在文字尚未出现时,史诗最初是纯口述式记录的,在传达过程中,听众聆听史诗后,会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随着时间而增添情节,最后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文学史诗(文人史诗),又称非原始史诗,为文学作家以特定的观念目的有意识地编写而成。这类史诗的代表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和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从《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之间的区别来看二者的差别。
虽然在内容上雷同,但它又不是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是罗马民族的史诗。最为可贵的是,维吉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风格和特长,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应用比喻贴切优美,故事性强、语言典雅,是欧洲第一部杰出的由一个文人独立创作出来的史诗。
这部史诗的风格不像荷马史诗那样活泼明快,而是严肃、哀婉、朦胧的。
维吉尔史诗没有人民口头文学的特点,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使古代史诗在人物、结构、诗歌格律等方面进一步获得了定型。
备注:有些著作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这种分类是否恰当,有待讨论。
创世史诗, 也有人称作是“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它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神话传说。创世史诗多运用艺术虚构手法,塑造著名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奇的色彩。创世史诗或创世纪,严格说来不属于史诗范畴,而属于神话范畴。各民族的英雄神话,民族族源神话,民族迁徙神话,它们确曾起过神话与史诗的纽带作用,在各民族的创世纪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英雄史诗是一种以长篇叙事为体裁讲述英雄人物(来源于历史或神话中)的经历或事迹的诗。
创世纪和后世的英雄史诗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即创世纪中的英雄,神性超过人性,在创作上幻想代替了现实。
按篇幅分:依据英雄史诗的篇幅,可分为小型史诗、中型史诗和长篇史诗小型史诗一般由数百行组成,中型史诗长度从数千行到上万行不等,长篇史诗是指规模宏大的巨型史诗,如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每一部都在十万诗行以上。
按情节繁简:史诗被分为单篇型史诗和复合型史诗,后者又有串联复合型史诗和并列复合型史诗。区分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母题、脉络和故事线来划分。
传统特色
传统史诗有几个主要的特色:
1.以某个英雄为中心,通常是在军事、民族或宗教的重要人物,甚至是半人半神;
2.庞大的背景设定,广阔无边的地理环境,包含的许多国家,世界或宇宙;
3.英勇的战斗或勇敢的行为;
4.故事中出现神、天使、魔鬼等神灵;
5.持久的旅程,而且通常充满异国情调;
6.诗人保有客观性;
7.传统史诗的题材多为大众所知的传统故事,使观众能立即进入故事情节而不至于感到迷惑。
史诗
史诗
西方史诗的传入
史诗
中国史诗研究
中国的史诗研究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重新起步, 绝大多数的著作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出发, 结合民族学有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作为参照, 根据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样的观念, 探讨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的产生时代, 进而说明具体史诗作品的历史源流。民间文学研究者根据以往的专业知识, 认为史诗是在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本原理, 认为史诗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 主要从史诗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来界定史诗的性质和特点, 即它产生于民族形成的童年期, 是各民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认识到由于史诗表达民族或宗教认同内容而形成的庄严性。钟敬文认为“史诗,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 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 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 所以, 它是伴随着民族的历史一起生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部民族史诗, 往往就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中国文艺界对于史诗的认识, 基本上是根据马克思对希腊古典史诗的论述为依据的。归入荷马名下的两部史诗其产生年代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时代。荷马史诗的古典形式具有初民的口传文化的原创特点, 它是诗性智慧的创造物, 它是不可再生的。人们反复引用马克思的下面的话,“就某些艺术形式, 例如史诗来说, 甚至谁都承认: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 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因此, 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 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 严格意义上的史诗, 是古典形式的英雄史诗。又因为史诗只能产生于人类历史的童年时代, 进而把后来阶级社会产生的一些歌颂英雄的叙事长诗排除在史诗之外。中国史诗学界对史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做了大量研究, 但是, 其中最大的收获也只剩下一些笼统的结论———史诗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或者是英雄时代。 史诗可分为两大类,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创世史诗, 也有人称作是“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这些作品内容基本相同, 主要叙述了古代人所设想和追忆的天地日月的形成, 人类的产生, 家畜和各种农作物的来源以及早期社会人们的生活。英雄史诗是以民族英雄斗争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史诗。它产生于恩格斯所说的“军事民主制”和“英雄时代”,这时候, 氏族、部落的力量壮大起来, 足以形成与自然和异族敌人的对抗。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一大特征。其次, 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 各民族的史诗表现出多元、多层次的文化史的内容, 早期史诗与创世神话和原始信仰关系紧密, 关于氏族复仇、部落征战和民族迁徙的史诗又与世俗化的英雄崇拜联系起来,表现出英雄诗歌的特点。有些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仍然有新的史诗不断产生。关于史诗的源流、各种传播形态、文本类型, 它们的艺术特点、文化根基、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都有学者在研究。中国大多数史诗是在20 世纪50 年代后才被陆续发现的;而史诗的搜集、记录、翻译、整理、出版, 还是近30 年的事情。中国史诗研究起步更晚一些,较为系统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中国学术界把史诗认定为民间文艺样式, 这还是1949 年以后的事情。这主要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观念的影响的结果。20 世纪80 年代后, 学术界开始把史诗作为民俗学的一种样式来研究, 其中受人类学派的影响最大。进入20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树立“活形态”的史诗观, 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属于口头传统的范畴。其中,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成为“中国三大传统史诗”。
公元前
公元前20世纪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神话)
公元前19世纪
《罗摩衍那》 (印度神话)
公元前1316年
史诗
荷马的《伊利亚特》 (希腊神话)
荷马的《奥德赛》 (希腊神话)
公元前1世纪: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古罗马史诗)
公元
9世纪
《贝奥武夫》(克尔特神话)
萨逊的《大卫》 (亚美尼亚史诗)
10世纪
菲尔多西的《列王纪》(波斯史诗)
11世纪
《罗兰之歌》(法兰西史诗)
12世纪
《熙德之歌 》(西班牙史诗)
《伊戈尔出征记》(俄罗斯史诗)
绍·鲁斯塔维里的《虎皮武士》(格鲁吉亚史诗)
13世纪
爱达(北欧神话)
萨迦(北欧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日耳曼民间传说)
《格萨尔王传》(西藏史诗)
14世纪
但丁的《神曲》
1516年:路德维柯·阿里奥斯托的《愤怒的奥兰多》
1596年: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
1667年: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19世纪
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高乔人马丁·菲耶罗》(1872年)和《马丁·菲耶罗归来》(1879年) (阿根廷史诗)
唐璜
乔治·戈登·拜伦的《唐·璜》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克拉瑞尔》
1835年:埃利亚斯·伦洛特的《卡莱瓦拉》 (芬兰神话)
20世纪
G·K·切斯特顿的《白马之歌》
艾兹拉·庞德的诗章
非洲史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