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源阿育王塔 编辑
晋源阿育王塔,又称舍利塔 、惠明寺舍利塔、惠明寺阿育王塔,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古城营村晋源二中内,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占地面积196平方米 。
晋源阿育王塔为单层砖砌喇嘛塔,通高约25米,由地宫、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塔身为圆形覆钵状,上承相轮十三层,圆形攒尖顶,上置琉璃露盘。晋源阿育王塔是晋阳古城遗址的一处地标性建筑,反映了明代喇嘛塔的建筑形制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2013年3月5日,晋源阿育王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晋源阿育王塔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古城营村晋源二中内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196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84-3-18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别名:舍利塔、惠明寺舍利塔、惠明寺阿育王塔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军攻陷晋阳城,灭北汉,宋太宗下令焚毁晋阳城,惠明寺及晋源阿育王塔同时被毁,后重修。宋咸平二年(999年)三月,晋源地震,晋源阿育王塔再次倒塌。宋咸平六年(1003年),朝廷遣内侍王守真等发诸州兵1300人重建,宋景德三年(1006年)七月完工,晋源阿育王塔被改为砖砌实心塔,高50米。
元末,惠明寺与晋源阿育王塔又遭兵劫毁于战火 。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重建惠明寺和晋源阿育王塔,将原九层砖塔改建成喇嘛式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都曾修葺。
民国期间,惠明寺逐渐没落,寺庙尽毁,只存晋源阿育王塔。
1964年,维修晋源阿育王塔,加固底座。
2002年,对晋源阿育王塔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
晋源阿育王塔
晋源阿育王塔

琉璃露盘塔刹

晋源阿育王塔(俯视)
艺文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浙江按察使副使、太原人高汝行曾作诗《古城怀旧》写晋源阿育王塔:“晋阳城郭忌商参,古迹依然尚可寻。保障瓜分韩魏赵,弹凡虎噬宋金元。空壕落日牛羊下,故垒秋风草木深。前代繁华何处是,惟余古塔倚云岑 。”
佛塔文化
古印度将塔称作“悉堵波”,原义为“坟”,是天竺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种礼遇。塔初为圆丘,佛灭后,舍利入塔,塔遂被赋予佛教意义。佛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在中国古代称为“浮屠”“浮图”,是梵文的译音。中国的佛塔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通常由地宫、塔基、塔身、刹组成。经过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结合,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样,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金刚宝座塔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塔、砖塔、砖石塔、金银铜铁塔等。隋以前多为木塔,后来木造塔多因火灾被焚,到唐代多以砖结构的塔代替了木结构的塔 。晋源阿育王塔原来是九层砖塔,后改为单层砖砌喇嘛塔 。
阿育王
阿育王又称无忧王,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公元前270年,阿育王统一印度,初奉婆罗门教,暴虐无度,杀戮兄弟、大臣及无数人民。后来他感到杀戮太重,受沙门感化,皈依佛教,成为大护法,兴慈悲,施仁政,在古印度建八万四千座寺,每寺建一座塔,塔里置箧盛放舍利,并派遣宣教师,到四方传教 。
真身五塔
晋源阿育王塔、代县阿育王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榆社大同寺舍利塔并称山西佛祖真身五塔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9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晋源阿育王塔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保护范围 | 塔基外周围10米 |
建设控制地带 | 东至保护范围外70米,西控制到规划路,南、北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 |
参考资料: |
地理位置
晋源阿育王塔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古城营村晋源二中内 。
阿育王塔
交通信息
自驾:从太原南站出发,途经南中环街、新晋祠路,到达晋源阿育王塔,路程大约18.3千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