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源文庙 编辑
晋源文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新晋祠路588号。晋源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为明代太原县城内遗构,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8米,占地面积1.0192万平方米。
晋源文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琉璃照壁、棂星门、泮池、献殿、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藏经阁以及各院东西两庑,另有崇圣寺等建筑。晋源文庙为明、清两代官学场所,对研究中国古代“庙学合一”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3月5日,晋源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晋源文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新晋祠路588号。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10192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85-3-18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隆庆五年(1571年),增建尊经阁,形成五进院落布局。
清代,多有修缮,格局相沿。
19世纪90年代后,晋源文庙得到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
1952年,在晋源文庙基址建太原二中。
2013年8月,考古人员对晋源文庙大成殿后的三进院落基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南北长89.5米、东西宽40.5米的明清建筑遗迹残存。
晋源文庙全景图
结构
晋源文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8米,占地面积1.0192万平方米,中轴线依次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两侧为各院东西庑及乡贤祠。
棂星门,四柱三楼,悬山顶,绿琉璃瓦覆顶,柱下抱鼓石,前后出戗柱,檐下斗拱七踩单翘双昂。门楼上饰有彩绘,多为传统的读书学习“模样”。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相传孔子及其72弟子均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棂星门寓意即为天下英才汇聚。
状元桥和泮池在棂星门后面。一般文庙的泮池多为圆形,而晋源文庙的却是元宝形状。
大成门为宫殿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三踩单昂,明间为菱形隔扇门,次间为菱形隔扇窗。
大成殿建筑面积510平方米,砖石砌台明高0.6米,周设石雕栏杆,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七檩无廊式构架,明次间为菱形隔扇门,稍间为菱形隔扇窗,殿内顶设天花,檐下斗栱七踩单翘双昂。
特点
晋源文庙建筑在中国古代与教育紧密结合,也就有了所谓“庙学合一”的建筑格局。“庙”即孔庙,为祭祀区。“学”即学宫,为古代宫办学校。晋源文庙就是明、清太原县的县学文庙,是“庙学合一”式的建筑群。现存以大成殿为核心的祭祀建筑,两进院,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及东西庑殿和厢房,保留着明代官式建筑风格和特色。
晋源文庙
至20世纪70年代,太原二中与太原师范学校合并,称“五七”学校,校址不变。后来,“五七”学校迁出,分作两所学校:一是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后搬至侯家巷),另一是太原师范学校(后搬至南内环桥东)。文庙学斋基址又建成南郊中学,即现遗址面的红砖房基础。据当地老人回忆,明伦堂、敬一亭均为7间大瓦房,前开大窗,轴线设穿心门,其余辟为教室。由于从一进院至四进院都开有穿心门,所以站在文庙禄星门处,即能看到最北面的尊经阁。尊经阁为二层木质结构。
地理位置
晋源文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新晋祠路588号。
太原古县城-文庙
交通指引
太原市内乘坐79路、301路、311路、317路、318路、804路、856路、905路、908路公交车南街站下车步行前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