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镇杨寨村西北1千米处,墓地南距瓮峪3000米,北距老310国道800米,东西占地约1000米。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已发现各类规格形制的墓葬30余座,墓葬形制多为封土冢土坑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墓葬21座,墓内殉葬品丰富。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出土的8块墓志表明埋葬者多为北魏当朝重臣,所出土的各类文物以及墓葬形制,对研究北魏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019年10月7日,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镇杨寨村西北1千米处

所处时代:汉至北魏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 :8-0194-2-027

历史沿革

编辑
1959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对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进行了科学的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航拍图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航拍图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南距瓮峪3000米,北距老310国道800米,东西占地约1000米。遗址原由地上十八座封土墓冢构成,俗称“杨氏十八冢”。经考古研究发现,实为一处杨氏家族墓群,已发现各类规格形制的墓葬30余座,墓葬形制多为封土冢土坑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对杨氏家族墓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共清理墓葬21座,墓内殉葬品丰富。遗址仅存杨喜墓冢一座,因老化消损,现存面貌与原始本体有一定的差异。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周围有一圈砖混结构的护院围墙,园子大门朝东,门楣书有“杨氏祖茔”四个隶体大字。门外右侧立有石碑一通,上书“杨氏祖茔遗迹”,为华阴市文物管理局于1994年所立。

“魏丞相杨椿之墓”碑“魏丞相杨椿之墓”碑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东北角是圆丘形墓冢,底径15米左右,高5米左右,前树碑“汉赤泉侯杨喜之墓”。西侧有一“魏丞相杨椿之墓”碑。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随葬器物虽然已被盗过,但仍出土了许多玉器、象牙笏、铜车马饰等等文物,还有象征官府宅院的高大的模型陶楼阁以及大量的漆器。还出土过不少北魏时期杨氏家族成员的墓志。这些墓志的铭文内容,详细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弘农杨氏家族的谱系和这个家族历代出任高官贵职的显赫人物。

绿釉陶楼

红胎绿釉,三层楼阁式建筑,庞殿式顶,正脊中央立有对鸟。陶楼各层系分开制作,然后再垒叠起来。下层四角斜出45度挑梁,支撑着龙首形横梁和斗拱,四面不出檐,正面有突出的长方形菱纹格子窗,窗下有半开半掩的门,门钉凸现。二、三两层设平座,二层平座正面有栏杆纹样。二、三两层四角均斜出45度挑梁,檐的四角均有柿叶形装饰,屋顶做出瓦垅和瓦当,正面均有长方形菱纹格子窗,其下均有门,第二层门内有一人伫立眺望。另外,一、二层两侧山墙均有“人”字形通风孔。陶楼从下至上逐渐缩小,外观极高大。整件器物设计新颖,塑造细腻,展示了东汉建筑艺术的风貌。

绿釉陶楼绿釉陶楼

历史文化

编辑
赤泉侯杨喜

赤泉侯杨喜,是杨震八世祖,曾随汉高祖刘邦征战,因围杀项羽有功封赤泉侯,侯国都在今河南鲁山县。杨喜薨后,归葬故里,汉相陈平为其撰碑,此碑已不存,现碑为1994年重立。赤泉侯杨喜葬此后,历代子孙不断归葬,形成杨氏家族墓群。遗址内原有石碑一座,碑文记载汉将军鹦、奋、彪、熊、鹳、魅都葬于此地。碑文乃当朝丞相陈平所书,其后北魏太保椿并津、逸、颖子范也起冢葬于此地。

研究价值

编辑

墓志墓志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出土的8块墓志表明埋葬者多为北魏当朝重臣,所出土的各类文物以及墓葬形制,对研究北魏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9年10月7日,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镇杨寨村西北1千米处。

华山镇杨寨村便民服务室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路程约8.3千米,用时约17分钟。

下一篇 杨震家族墓地

上一篇 刘家洼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