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大屋 编辑

安徽省祁门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大屋洪家大屋

洪家大屋(又名曾国藩行辕),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城敦仁里,地处东经117°43'21.3",北纬29°51'44.4"附近,其始建于清中期,既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在祁门的行辕之地,又留有太平天国运动的遗迹,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洪家大屋存四组建筑,门牌编号分别为敦仁里8号、10号、12号、16号。主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布局为二进二层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该建筑共有大小屋宇数十间。洪家大屋所有房屋均连成一体,房房相连,屋屋相通,设计巧妙。其平面布局、构架、木作、砖雕都独具匠心,为典型的清代徽派民居,是古代人们居住的较理想之地。

2013年3月5日,洪家大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洪家大屋

占地面积:约 12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国务院

编号:7-1736-5-129

所处时代:清

历史沿革

编辑
洪家大屋始建于清中期,为洪氏祖先在广州经营茶叶致富后回乡闲居所建,此后一直由洪氏子孙居住。

2004年,与原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军题字"合并,定名为"洪家大屋"。

建筑格局

编辑
洪家大屋存四组建筑,门牌编号分别为敦仁里8号、10号、12号、16号。主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布局为二进二层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该建筑共有大小屋宇数十间,承恩堂居中,后有养心斋,左有承泽堂、思补斋,右有荆奕堂、笃素堂,三世大夫第,前设谷厂和又新书屋。除三世大夫第、谷厂和又新书屋已不存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洪家大屋

建筑特色

编辑
洪家大屋所有房屋均连成一体,房房相连,屋屋相通,设计巧妙。其平面布局、构架、木作、砖雕都独具匠心,为典型的清代徽派民居,是古代人们居住的最理想之地。

文物遗存

编辑
洪家大屋内外分别留有湘军题壁和太平军题字,太平军题字在承泽堂前外墙上,为“太平天国粤东前营叶高”10个大字,墨笔手书,面积约1平方米,仍清晰可辨,据考证是清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国宗石达英部叶高所题。而湘军题壁在屋内承恩堂的左墙上,文字较多,内容涉及较多的古代人物与事件,多是对忠君之士的推崇。有人初步考证后认为,此字迹与李鸿章写的字有相似之处,疑为其所题;也有人认为是胡林翼所题。敌对双方的墨迹同在一处,实为罕见。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事件

清咸丰十年(1860年)6月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清政府为指挥清剿太平军,两江总督曾国藩就将行辕设在后花厅“思补斋”之中。他多次在洪家大屋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与太平军的作战方案。在洪家大屋他还亲自撰写了对联“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乃尽我心”。要各州县写在官厅楹柱上自诫,又刊发《居官要语》和《晓谕江南士民》,以正时弊,表现了曾国藩的治国方略。曾国藩驻祁这段时间里,吃住多在洪家大屋,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使人深感神秘,据说,当年曾国藩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磨利剑于帐中,准备兵败即自刎。

文物价值

编辑
洪家大屋既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在祁门的行辕之地,又留有太平天国运动的遗迹,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洪家大屋保护范围为保护单位基线外东5米、南25米、西5米、北5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线外以东10米、南10米、西10米、北10米;保护标志碑设立;建立系统的文物保护档案,有专人管理;四有工作完备。

2013年3月5日,洪家大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洪家大屋(又名曾国藩行辕)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城敦仁里,地处东经117°43'21.3",北纬29°51'44.4"附近。

洪家

交通路线

自驾

北京——京台高速——芜合高速——巢黄高速——京台高速——黄浮高速——237国道——洪家大屋

广州——大广高速——济广高速——黄浮高速——237国道——洪家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