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日桥 编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波日桥波日桥

波日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乐安乡境内,是清朝时期的藏式伸臂桥遗存。

波日桥为木石结构三孔平桥,东西走向,横跨雅砻江上,长约125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两岸边依坡建有两桥台,桥台平面一为半圆形,一为弧形;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桥墩立于基岩之上,上立桥亭。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个结合部均用木楔连接,原始而实用。利用木料,横直相间,层层挑出,承托短梁,相当于房屋建筑中的层层斗栱挑出柱顶以支承飞檐的结构。波日桥,经多次维修保存原有的风貌,是研究康巴地区交通史,建筑桥梁史的实物见证,对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传统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整个桥体结构独特,造型粗犷,显示出康巴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设计水平,是中国藏式伸臂桥建筑的典范。

2006年5月,波日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波日桥

地理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乐安乡境内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20-3-42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朝,波日桥始建,由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

民国十九年(1930年),西藏噶厦政府的军队从甘孜进驻新龙,为了战略需要,烧毁了城区附近的6座藏式伸臂桥。波日桥,成为当时人们出入新龙的交通要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龙甲拉西乡一位名叫莫特·亚马的藏族民间建筑师,率领藏族人民在保存波日桥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桥维修一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六军团在新龙会师后,经波日桥挥师北上。此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该桥为“红军桥”。

1987年,波日桥曾进行过维修。

1996年,波日桥再次进行维修,增加一层伸臂面梁。

2004年,波日桥进行较大规模维修。

2005年6月,因面临垮塌危险,甘孜州文化局上报省文物局,进行了维修,重新更换了朽坏的伸臂挑梁14根,将面上第六层(伸臂梁面层)及简支大梁由并排五根减为四根,并对桥面、桥栏进行了维修。

2010年,波日桥进行保护性维修。

建筑格局

编辑

波日桥

波日桥为木石结构三孔平桥,东西走向,横跨雅砻江上,长约125米,宽约3米,孔径跨度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

文物遗存

编辑

波日桥

波日桥两岸边依坡建有两桥台,桥台平面一为半圆形,一为弧形。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中部,用4~6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桥墩立于基岩之上,高6米左右,上立桥亭。亭高3米,毛石垒墙,上架木梁、木檩,覆两坡顶,盖片石瓦。桥板厚8厘米,宽22厘米,长约2米。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个结合部均用木楔连接,原始而实用。利用木料,横直相间,层层挑出,承托短梁,相当于房屋建筑中的层层斗栱挑出柱顶以支承飞檐的结构。

主要展览

编辑
波日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波日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波日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波日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新龙县色威镇,距县城约31千米,总投资480余万元,占地面积120余平方米,包含波日桥和展览馆,馆内采用多种先进展陈手段进行展示,展陈内容有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等。

价值意义

编辑
波日桥,经多次维修保存原有的风貌,是研究康巴地区交通史,建筑桥梁史的实物见证,对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传统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整个桥体结构独特,造型粗犷,显示出康巴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设计水平,是中国藏式伸臂桥建筑的典范。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5月,波日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波日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乐安乡境内。

波日桥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波日桥,路程约35.6千米,用时约41分钟。

下一篇 白利寺

上一篇 丹巴古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