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寺 编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利寺白利寺

白利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生康乡境内,雅砻江北崖的台地上,面积1.9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白利寺全称为“白日利众生祥寺”,意为“青岗山利众生祥瑞洲”。依山而建的白利寺是格鲁派在霍尔地区13座寺庙之一,也是红军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路过此地时所驻地。

白利寺坐北朝南,属典型的藏式古建筑。主寺为一底二楼阁楼式建筑,土墙泥顶。寺内设讲经院、弥勒殿、护法殿等。一层的佛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分东西殿和大殿。殿内的壁画保存完好。西殿还有三尊高5米的贴金佛像。二层和三层是活佛和喇嘛的住房,设有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的纪念堂。其寺庙文化和红军文化有机结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础。

2006年05月25日,白利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白利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生康乡境内

所处时代:1936~1950年

占地面积:19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1043-5-17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康熙元年(1662年),五世达赖派其弟子霍•曲吉•昂翁彭错修建白利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到达甘孜,五世格达活佛积极动员白利寺及附近群众支援红军粮食3.4万斤,受到朱总司令亲切接见。红军帮助当地群众建立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革命政权——中央博巴政府时, 五世格达活佛当选为副主席。

20世纪60年代,白利寺院遭破坏。

1983年,白利寺内设立了格达活佛纪念堂,以供参观。

建筑特点

编辑

白利寺

白利寺背靠青杠山,面朝雅砻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土木结构密梁藏式平顶。寺院主建筑是3层方形楼,一层为佛殿,共计5间,柱、檐、椽均饰以彩绘,壁画完好。除供主佛外,还有3尊高5米的贴金佛像。二、三层为活佛和喇嘛的住房。佛殿经堂中央悬挂着格达活佛的画像,四壁木柜上供有不少佛像、经书和法器等。二楼有格达活佛的生平纪念馆。20世纪60年代寺院遭破坏,现修复大部分并已对外开放。

文物遗存

编辑
白利寺佛殿墙上绘有清代壁画,殿内有主佛,还有3尊高5米的贴金佛像,大殿的二楼里面有红军长征时期和格达活佛生前留下的实物和图片。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白利寺因寺址在青杠树山得名(“白利”藏语为“青杠山”之意)。

相关人物

格达活佛(1903~1950年)出生在甘孜县白利乡德西底村,7岁时被认定为四世格达活佛转世灵童并进白利寺学习藏文,之后到拉萨学经8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贺龙率红二军团北上抗日经过得荣,经巴塘、白玉、新龙到达甘孜。萧克率红六军团经过乡城稻城、理塘后,也经新龙到达甘孜。这期间,格达活佛听信谣言,一度率僧众离开白利寺。后来被红军关心藏族人民的种种事迹所感动,毅然率僧众回到白利寺,并前往会见了朱德。这以后,他转变思想,动员僧众与藏族人民为红军筹粮,筹马,支持红军北上抗日。红军在甘孜成立中华苏维埃博巴政府时,格达活佛担任了副主席。后来两支红军队伍经朱德做工作,会合一起经色达县北上以后,格达活佛又为保护红军留下的伤员付出了艰辛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 为和平解放西藏,他不顾个人安危去拉萨说服达赖喇嘛,不幸在昌都被外国特务杀害,时年47岁。

相关传说

传说400多年前此地有一座名为格勒刀登的小寺,寺里一位喇嘛是白利土司后代,被传为药师菩萨化身,他曾去元大都朝见皇帝,皇帝授予他政教权力。他回寺后见寺前一块麦地很平坦,就找到这块地的农户说:“我很想在你的地里建一座弥勒大殿,你意下如何?”农户回答说:“我不仅乐意你在此建殿, 还乐意将地里的麦子也奉献给你“于是,喇嘛修建了大殿,即今天的弥勒殿。

保护措施

编辑
1959年,白利寺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列为重点保护寺庙。

20世纪80年代,白利寺被列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白利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白利寺位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生康乡境内。

甘孜县白利寺

交通信息

甘孜县县城乘坐11路班车即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