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祝东大寺 编辑
天祝东大寺,藏语称“大通贡钦贴桑达吉琅”,意为“大通大寺闻思振兴洲”,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东大寺村,是清朝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天祝东大寺北靠莽格勒大山、南朝普贯照山,四面环山、坐北朝南,建筑总体布局为左、中、右三路,又分前、中、后院,现存鲁家堪布囊欠等15座单体建筑,集汉、藏建筑特色于一身,融儒、释、道文化为一体,体现了汉藏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的特征。中路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左右耳房、前院左右厢房、过厅楼、后院左右厢房及大经堂等9座建筑;右路沿中轴线主要建筑有望河楼、囊欠及前后院左右厢房等5座建筑。东大寺正殿大经堂两侧墙壁上绘有《西游记》全本壁画。东大寺是天祝县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藏传佛教建筑群,建筑采用汉式建筑风格,并与藏传佛教坛城整体布局相结合,建筑布局及结构独特,兼具民居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7日,天祝东大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天祝东大寺
地理位置: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东大寺村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477-3-28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康熙年间,仓央嘉措路经此地,曾任该寺法台。寺内存有仓央嘉措用过的法器等文物。二世嘉木样大师也到过该寺讲经传法。
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天祝东大寺,修建了鲁迦堪布囊欠,先后建有哲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医学院四大学院,经堂3座、佛堂99间、僧宅545间,僧侣逾千人,成为天祝当时仅次于天堂寺的第二大寺院。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建天祝东大寺。
清同治年间,东大寺遭到战火毁坏,寺内所藏珍贵文物大部分毁于战火,少量散失于民间。自此之后,东大寺逐渐走向衰落。
根据《天祝藏传佛教寺院概况》记载,20世纪40年代末,寺院尚藏有北京版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以及金粉书写的《陀罗尼集》等多种经卷。清雍正皇帝还曾赐予东大寺一套汉文《甘珠尔》和《丹珠尔》。寺内藏有金、银、铜各种佛像,以及法器、灯器、水壶、供器,还藏有用金线、银线、丝线制作的各种唐卡以及玉印、文书等贵重文物。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经律论总集,为世界知名的藏文佛教丛书。藏文大藏经的编订从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至宗喀巴时代,历经800多年方告完成。
天祝东大寺
天祝东大寺
天祝东大寺
东大寺大经堂内东壁《西游记》壁画
天祝东大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天祝东大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东大寺村。
东大寺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天祝东大寺,路程约14千米,用时约3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