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寺 编辑

甘肃省张掖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来寺西来寺

西来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是张掖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据《甘州府志》记载,西来寺始建于唐,明朝重建,名为“慈云精舍”。

西来寺,占地57亩,原有规模宏阔,建筑结构精巧,布局恰当,主次分明。上有弥勒佛并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护国尊天护法一堂。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山门有韦驮、天王像。

2006年5月25日,西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西来寺

地理位置: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张掖中学北150米

所处时代:明

占地面积:57 亩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800-3-503

历史沿革

编辑
据《甘州府志》记载,西来寺始建于唐,明朝重建,名为“慈云精舍”。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郎法·阿扎木苏(西土人)住寺修行,后抵京谒见康熙皇帝,赐名“普觉静修国师”,颁赐敕书、银印及红字藏文经并令其统管甘州南番汉僧。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将其精舍改为寺庙,建楼五楹,作藏经之用。

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署理抚还大将军平郡王纳尔素赐金赐额,令剌嘛刘劳藏重修,命名为“西来寺”。同年九月,兴工。

清雍正十年(1732年)三月,西来寺落成。

1976年,修建新大街时,街面经由院内通过,前殿被拆除,现仅存正殿及两庑,。

1984年,宗教政策落实,比丘尼捐资按原样修葺,并新修了山门。

1985年起,续禅法师率领四众弟子翻新藏经楼上十楹,南北配殿六间,塑佛像三尊,辟花坛一座。

1990年起,新修仿古式大山门三间,大雄宝殿一座,南侧空地新修西方三圣殿三间,并塑西方三圣像,从苏州请来香樟木雕华严三圣像五尊。

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西来寺”及“大雄宝殿”二匾,悬挂于山门和殿门。

1995年,从缅甸请来白玉雕释迦牟尼卧佛一尊。

1997年,塑大殿十八罗汉,玉佛身后塑十大弟子。

甘肃张掖西来寺甘肃张掖西来寺

建筑格局

编辑
西来寺占地57亩,原有规模宏阔,建筑结构精巧,布局恰当,主次分明。西来寺坐南向北。大殿属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装饰,屋顶两边吻兽,屋脊有宝顶。1984年比丘尼捐资按原样修葺,并新修了山门。山门置挑檐斗拱,为一斗三升,上下两层,并油饰彩绘协调。地方绅士成龙、客民阎海等捐资,共修楼宇十楹。上有弥勒佛并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北陪殿有护国尊天护法一堂,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山门有韦驮、天王像。

西来寺观音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加宽前殿。殿内顶部中心在藻井,并围以绘有各种图案的天花板。藏经楼为单檐硬山顶,两边加卷棚顶,面阔五间,进深五架梁入架橡。陪殿面阔三间(11.4米),进深6.2米。寺内金炉香火,日夜不熄。

甘肃西来寺风景图

文物遗存

编辑
西来寺内原有木刻像五尊,塑像32尊,塑像中有32臂佛像一尊,现均已不存。壁画墙二十一面,内有元代三面、明代十面、清代八面,由于年代久远,已有损失。陨石一块,已佚。

中央文物考察团就中藻井、壁画、供台、塑像、木刻(宗喀巴等像及金刚座不是木刻)断定:“西偏小殿为唐代建筑物,其结构与敦煌元洞相近。殿内有壁画21页(唐朝3页,明朝10页,清朝8页),大多剥落不堪,经堂正顶天花板中如藻井与明时北京的智花寺同类,殿内也有明塑,两廊壁画(画佛教故事)是清代画中上品。金刚殿、观音殿较迟,然亦不出北宋。寺中旧有殒石一块(旧称落星石)。斗大、椭圆形。寺院中原有木刻像5尊,塑像32尊,在塑像中有32臂的佛像一尊。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西来寺方丈续禅法师,甘肃省张掖市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年出家,师从广义法师,兼任甘肃省协会常务理事,张掖市政协委员。监院本法师,甘肃省张掖市人,1986年4月出家,师从续禅法师,毕业于九华山佛学院,兼任张掖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文物保护

编辑
2006年5月25日,西来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西来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西来寺

交通指引

张掖市内乘坐5路、9路内环、9路外环、23路内环、23路外环、新2路公交车可到达。

下一篇 张掖会馆

上一篇 张掖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