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掖会馆 编辑
张掖会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其中,山西会馆位于南大街,民勤会馆位于青年东街张掖市第二中学院内,是一组清代建筑群。
张掖会馆包括山西会馆和民勤会馆。山西会馆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四合院式,是一祠庙型会馆,供奉关羽为神。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观戏楼(看楼)、牌坊、钟楼、鼓楼、厢房、拜殿(前厅)和大殿。民勤会馆占地面积1461平方米。现存建筑有牌坊。钟鼓楼、大殿、配殿及厢房等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张掖会馆对研究晋商在河西的兴衰、古代建筑、张掖经济、文化交流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2006年6月25日,张掖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张掖会馆
地理位置: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大街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年东街张掖市第二中学院内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804-3-5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民勤会馆始建。
民国十年(1921年),民勤会馆由民勤商贾复集资修葺。
1997年,民勤会馆由张掖市文化局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部分梁、檩、隔扇、窗等构件进过补配更换。
2012年,文物部门立项对民勤会馆文物本体进行全面修缮。为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这座百年会馆,在甘州区政府的推动下,开始在修缮后的会馆筹建甘州国学书院。
2013年5月,甘州国学书院建成并开院;同年,会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点也正式对外开放。
山西会馆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四合院式,是一祠庙型会馆,供奉关羽为神。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观戏楼(看楼)、牌坊、钟楼、鼓楼、厢房、拜殿(前厅)和大殿。各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整个建筑气势雄伟,素有“三不见”之说,即站在山门上看不见牌坊、大殿和后楼。
民勤会馆占地面积1461平方米。现存建筑有牌坊。钟鼓楼、大殿、配殿及厢房等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山西会馆
山门面阔五间,两边砌八字墙,墙上分别镌刻“忠”“义”二字。突出了公馆建筑的文化意蕴。
戏楼分上、下两层,上为戏楼,下面是会馆大门。砖木结构重檐山歇山顶,台口两侧有排箭式栏杆。在戏楼和正殿之间有一院落,南北两侧各有七间看楼,上下两层结构,每间看楼的后墙上有清代、民国时期当地书画名人绘制的书画,共十四幅。看楼与戏楼之间架天桥相连通。在两看楼的西端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如双峰对峙。钟楼、鼓楼之间有一大牌坊,四柱三间三楼式,面阔8.3米,商10米。
拜殿单檐卷棚顶,檐柱间施以雕饰繁级的雀替,檐下悬挂“乃大丈夫”匾,殿内塑关羽立像。
大殿位于最后,面阔三间13米,进深15米。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殿内原有刘备、关羽、张飞泥塑像,今已不存。大殿前有一座长方形抱厦,檐柱为八角形,前檐雀替透雕二龙戏珠,椽枋上金粉彩绘三国故事。
山西会馆
民勤会馆
牌坊四柱三门,正楼大,左右次楼小,总面阔11.2米,歇山顶式,券口上雕刻有二龙戏珠、大象、海马、麒麟,神态生动。正楼正面刻行书“福荫苏山”、背刻“膏流瀚海”,左右次楼嵌板上刻有八字楹联一副。
牌坊左右排列钟鼓楼,平面长方形,面周6.2米,上下两层,四面坡攒尖项,一层或东或西正中开门。牌坊东西两边为对称的厢房。最后正中为大殿,平面正方形。两侧为东西配殿,规模较小,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整体建筑布局严谨。
民勤会馆
2003年7月5日,民勤会馆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25日,张掖会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张掖山西会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大街。
大佛寺-张掖山西会馆
张掖民勤会馆位于张掖市甘州区青年东街张掖市第二中学院内。
民勤会馆
交通信息
乘坐张掖市内公共交通31路、22路至商贸大世界站下车,步行190米可达山西会馆。
乘坐张掖市内公共交通23路外环、12路至张掖二中站站下车,步行30米可达民勤会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