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石窟寺 编辑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茹河和蒲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是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属敦煌研究院管理。
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始建。自北魏开凿以来,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增修,形成密集的窟龛。
北石窟寺在长120米、高20米赭红色石崖上,分上中下三层,开凿窟龛295处,大小雕像2125尊。
1988年1月13日,北石窟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北石窟寺
地理位置:甘肃省庆阳县茹河和蒲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
所处时代:北魏至宋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9:20-17:30
门票价格:30.0元
编号:3-0043-2-2
批准单位:国务院
北石窟寺自北魏开凿以来,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增修,形成密集的窟龛。
北石窟寺景点特色图片
北石窟寺以唐代的石窟最多。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由泾州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令杨元裕主持修建的32号窟,体现了盛唐的艺术风格。
七尊佛像谜团
七佛来历,即佛祖释迦牟尼之前就有成佛的圣者。其前六代的佛名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逊佛、拘那含佛、迦叶佛,连同释迦牟尼佛共七佛。七佛图和七佛造像题材,全国早期开凿的其他石窟也有实例,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为以後七佛窟的兴建开创了先例。在北朝的石窟造像中,七佛为常见的题材,特别是甘肃陇东的南、北石窟寺和陇南的天水麦积山中,七佛的造像非常普遍。整个十六国、北朝时期,人们都喜欢塑造七佛。佛教认为,一世一劫只有一佛出世教化众生。所以,七佛就代表著七世。有人认为,七佛的流行包含著当时社会上对祖先的追溯。而在佛教中认为,「七佛天中天,照明於世间」。佛经中的七佛,不但能「宣说法教」,「照明於世间」,礼拜七佛还能解除众生的一切生死痛苦。
1961年以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多次对石窟进行勘察、测绘和清理,1986年编辑出版《庆阳北石窟寺》一书。北石窟寺自重新被发现以来,政府多次拨款进行加固和维修,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造像的进一步风化。在加强管理和保护的同时,展开了对北石窟寺的深入研究。
1963年,成立庆阳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
1988年1月13日,北石窟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1月5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北石窟寺267窟,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检测岩体含水率。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对石窟周边环境和山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测,以制定合适方案对北石窟寺加以修复保护。
地理位置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县茹河和蒲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相传是周穆王登临的地方。
北石窟寺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北石窟寺:从庆阳站出发,路程大约19千米,约需2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