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李庄军垦旧址 编辑
小李庄军垦旧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兰州湾乡境内,始建于1953年。
小李庄军垦旧址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十师师部和三十团团部所在地,是当年玛河东岸军垦拓荒事业的指挥中枢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兵团留存较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军垦早期建筑群。小李庄军垦旧址是一个苏俄农庄式建筑群落,院内有11座20世纪50年代的军垦建筑,整体建筑群规模庞大,功能齐备,既彰显兵团军垦文化特色,又具军事防御功能。院内设有生产、战斗指挥机关以及文工团、体工队、电影队、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店、银行等军垦服务机构,周边有工厂、农场、林场、牧区、水库等生产单位和设施,道路以此为中心辐射至各军营、生产连队和地方村庄。小李庄军垦旧址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小李庄军垦旧址是新中国西部屯垦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兵团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小李庄军垦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小李庄军垦旧址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兰州湾乡境内
所处时代:1953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933-5-32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52年4月,军垦农场最终选址在距玛纳斯县城西北约15千米的小李庄一带。次年春,新疆军区抽调700多名官兵在小李庄组建起农垦部队,不久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垦第10师,师部就设在小李庄。
1953年5月1日,开工修建师部办公楼。
1956年,小李庄成为农八师三十团一营、被服厂、子弟学校的所在地。这期间,小李庄进入大建设时期。先后修建了办公楼、俱乐部、医院、商店、食堂、招待所、学校等3万多平方米的苏式建筑;开办了砖窑厂、被服厂、面粉加工厂、造纸厂等;地方在此开办了邮电代办所、银行储蓄所、新华书店等;先后开办过农十师子女学校、农八师子女一校、莫索湾中学、三十团子女学校、小李庄中学、农业中学、小李庄师范学校、护士学校以及垦区各类专业培训班。军垦战士先后修筑了大海子水库、小海子水库、夹河子水库,开垦了数十万亩良田。
1970年3月,小李庄再次由新疆军区接管,小李庄及其下属生产连队奉命移交水工团,其余单位迁往十户滩(现147团)。从1971年起,小李庄一带成为新疆军区驻军点和生产基地,先后有多个部队在这里驻守。
1989年,最后驻防的工兵九团撤离,小李庄交由新疆军区后勤部管理,由于无常驻人员,这里逐渐荒废成为旧址。2009年,新疆军区后勤部将小李庄整体移交给147团。
2016年,小李庄军垦旧址抢险加固修缮工程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2017年5月,开工;2018年10月,完工。
小李庄军垦旧址
小李庄军垦旧址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农业建设第十师师部和三十团团部所在地,是当年玛河东岸军垦拓荒事业的指挥中枢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兵团留存较为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军垦早期建筑群。小李庄军垦旧址是一个苏俄农庄式建筑群落,院内有11座20世纪50年代的军垦建筑,整体建筑群规模庞大,功能齐备,既彰显兵团军垦文化特色,又具军事防御功能。院内设有生产、战斗指挥机关以及文工团、体工队、电影队、学校、幼儿园、医院、商店、银行等军垦服务机构,周边有工厂、农场、林场、牧区、水库等生产单位和设施,道路以此为中心辐射至各军营、生产连队和地方村庄。小李庄军垦旧址分为东、西两个片区。
东片区
综述
东片区呈“臼”字型,两座走廊平房的间距就是“大门”。
办公楼
办公楼
医院
医院坐东朝西、南北走向,没有围墙。是现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发祥地。
西片区
综述
西片区,以两座八角二层小楼为“大门”。“大门”对面则是与东片区办公楼几乎在同一个纬度线上的军人俱乐部——大礼堂。
大礼堂
大礼堂
小李庄原本是玛纳斯县兰州湾乡的一个小村庄,是绥来城(今玛纳斯县城)至阿尔泰黄金通道上的一个小驿站。因地势重要,故玛纳斯河的这段通道上常有军队驻防。又因当年在庄内住的李志勇和李厚元两家村民,与附近住着的李姓村庄中的村民相比年龄偏小,这个驿站故被称为“小李庄”,这个称号一直延续。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小李庄军垦旧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兰州湾乡境内。
兰州湾乡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小李庄军垦旧址,路程约15千米,用时约2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