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的艺术 编辑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编写的哲学著作,原著用英文写成,于1937年在美国首次出版。
《生活的艺术》所阐述的内容,涉及的知识广博,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学艺术,以及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有所涉及。或拾掇其精粹,或择其要论和有用之观点,融会贯通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以浅喻深,阐释人生要理,指点人生态度,分析人类文明与文化……名为《生活的艺术》,其实是一部人生百科知识集锦和人生修养指南。
作品名称:生活的艺术
外文名: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作者:林语堂
字数:400千字
类别:哲学
首版时间:1937年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享受人生的方法的。从第八章到第十二章,作者论述了5种享受人生的方法。第八章,家庭之乐。论述了有夫妻父母、能乐享余年的家庭之乐。第九章,生活的享受。论述了包括睡、坐、说、吃、穿、住等方面的生活享受。第十章,享受大自然。论述了由石、树、花等构成的大自然是宏大的乐园。第十一章,旅行的享受。论述了真正的旅行应该是一种放浪者的旅行。第十二章,文化的享受。论述了文化的享受与鉴别力、个性、思想、乐趣与创见的关系。
自序 第一章 醒觉 一、人生之研究 二、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 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基督徒、希腊人、中国人 二、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灵与肉 四、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五、诗样的人生 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猴子的故事 二、猴子般的形象 三、论不免一死 四、论肚子 五、论强壮的肌肉 六、论灵心 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论人类的尊严 二、近乎戏弄的好奇:人类文明的勃兴 三、论梦想 | 四、论幽默感 五、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个人主义 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发现自己:庄子 二、情智勇:孟子 三、玩世、愚纯、潜隐:老子 四、“中庸哲学”:子思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快乐问题 二、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四、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心灵的欢乐怎样? 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中国的悠困理论 三、悠困生活的崇尚 四、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五、运气是什么 | 六、美国三大恶习 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趋近生物观念 二、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性的吸引 四、中国式家庭理想 五、乐享余年 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一、安卧眠床 二、坐在椅中 三、谈话 四、茶和交友 五、淡巴菇和香 六、酒令 七、食品和药物 八、几件奇特的西俗 九、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房屋和内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论宏大 | 三、两个中国女子 四、论石与树 五、论花和折枝花 六、袁中郎的瓶花 七、张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论游览 二、《冥寥子游》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智识上的鉴别力 二、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读书的艺术 四、写作的艺术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宗教的恢复 二、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回向常识 三、近情 注释索引 |
写作背景
林语堂旅美目的,是为了专心写作,向西方宣扬中华民族文化。他于1937年,应出版商华尔希约请,编写出版了《生活的艺术》一书。林语堂是为了将中国的传统生活艺术和人生哲学介绍给西方读者而写作此书的。
林语堂之所以能写成这部书,跟他向来关注人生问题和热爱生活有关。正如他说的,他喜欢“直接拿人生当作课本”,并经常爱读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关人生哲学和生活艺术的著述。而且,他把大量的这类书籍带到美国。除《论语》《老子》《庄子》这些儒道经典著作之外,还有陈眉公的《宝颜堂秘笈》,王均卿的《说库》,开明版《廿五史》,以及《文致》《苏长公小品》《苏长公外纪》《和陶合笺》《群芳清玩》《小窗幽记》《幽梦影》等等。因而,他写起来便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写作过程
林语堂从1937年3月初开笔,至5月初便写了二百六十页。可是,一夜在床上作起序来,乃觉今是昨非,将全稿全部毁去。因原来以为全书须冠以西方现代物质文化之批评,而越讲越深,又多辩论,致使手稿“文调全非”。于是,他从5月3日起重新写起,至7月底写成全部书稿。在这三个月里,他每天早睡早起,夜眠必足,翌晨便开始写作,一面抽烟,一面饮茗,口中念出一句一句一段一段文章,叫书记打出初稿。
在这样一种文化和哲学背景下,它所产生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立在明澈的悟性上的达观主义者。这种达观使人宽宏地接受现实的不完美,带着轻微的讥讽看待人生,但并不因此厌世。这种达观使人抛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这种自由的意识,即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要学会享受人生,必须根除西方基督教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有“原罪”,因此人在此世的行为必以“赎罪”为主,一切肉体的享乐即使不是罪恶的,至少也是不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心灵的净化,最后上升到天堂。林语堂则问:你怎么知道天堂里有什么呢?牺牲此世的幸福,为的是一个不知何物的天堂,这有什么必要呢?这个尘世就是人们唯一的天堂。
要学会享受人生,必须懂得一个道理,人们的心灵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人类的一切快乐其实都依赖于其感官系统,也就是说,人们的快乐来源于肉体,即使是心灵的享受也得以种种感官的经验为基础,不存在完全脱离肉体的精神之乐。人们不应该贬低身体,而应该尽量让各种感官都享受到无穷的快乐。
要学会享受人生,更不能被现代西方重效率、重忙碌的工作生活方式所拘束。这种生活方式与人生的快乐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人生的快乐最需要的是充分的闲暇,而并非大量的金钱。
林语堂在讲述了怎样达到快乐人生的一番理论之后,转入了实际生活艺术的讲解和评论。安睡卧床对人的肉体和心灵有什么意义;坐在舒服的椅子上的哲学和智慧;优美的谈话是怎样一种愉快;烟、酒、茶又会带给人怎样的享受;中国的药物其实竟是美味的食物;大自然具有奇妙的魅力;读书则是与另一时间空间的友人神交……对于读者,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有趣味的。
读完这部书之后,令我跑到唐人街,遇见一个中国人便向他深鞠躬。——美国书评家Peter Prescott发表于《纽约时报》的评论
林语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