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文治 编辑
唐文治(1865年12月3日—1954年4月9日 ),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清同治四年 (1865年) 十月十六日生于江苏太仓,民国元年(1912年) 定居无锡。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
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官至清农工商部左侍郎兼署理尚书。后退出政坛,潜心从事教育事业。曾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及“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监督(校长) ,创办私立无锡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及无锡国专(苏州大学前身)。
1954年4月在上海病逝,终年90岁。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国文经纬贯通大义》《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中文名:唐文治
别名:颖侯,蔚芝,茹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65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1954年4月9日
毕业院校:江阴南菁书院
职业:教育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监督创办私立无锡中学创办无锡国专(苏州大学)
出生地:江苏太仓
代表作品:《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茹经先生自订年谱》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唐文治
1870年,6岁的唐文治就启蒙读经,读背儒家经典《孝经》《论语》《孟子》《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左氏传》等。
1879年,考取秀才,读《史记》,“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谷梁传》,开始学习写作古文。次年入州学,从师太仓理学家王紫翔(王祖畲),潜心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
唐文治,号茹经
1892年,28岁的唐文治第五次参加进士考试,通过殿试、朝考,成为新科进士,任户部江西司主事。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中国陆海军被日本打败。唐文治向清政府上书《请挽大局以维国运折》(即万言疏稿),针砭时弊,呼吁改革图新。次年他又主动为江苏会试举人撰写了《上察院于》奏章,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1898年,唐文治调任总理衙门章京。1901年秋,他随户部侍郎那桐出使日本。同年冬天,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唐文治任外务部榷算司主事,管理通商、关税等事务。1902年春,葡萄牙乘修订十年前旧约的机会向清政府提出把澳门附近的大孤、小孤等岛划入租界范围的无理要求,唐文治起草照会予以拒绝。同年5月,唐文治以三等参赞衔随镇国将军载振赴英参加英国新君爱德华七世的加冕礼。去英之后,又出访比、法、美、日等国。两次出国,他对日本和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考察。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唐文治从外务部转到商部,先后任右丞、左丞、左侍郎。在职期间,制定商律,议设商会,扶植和保护民族工商业。并极力反对借外债修筑铁路,积极推行商办铁路政策,以维护国家主权。1906年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唐文治任署理尚书。1906年12月,唐文治因母亲病逝回家居丧,不再返京任职。
1907年农历九月初,因时任大清朝邮传部尚书陈璧奏请,“丁忧”期中的唐文治担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唐文治到任后随即着手调整学科,停办商科转向工程教育,接连创设铁路、电机两个工程专科。铁路专科是该校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个工程专科,也是中国近代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发端;而中国高等学校中有电机教育也自此发端。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2年12月,唐文治邀请孙中山莅校演说,使全校师生员工了解孙中山振兴实业富强国家的宏伟计划。
1920年4月,唐文治因眼疾、父病、学潮诸原因向交通部提出辞去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校长职务,随即回到无锡前西溪寓所养病。同年12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与其他三所学校组并为“交通大学”。
1920年5月起,唐文治支持高阳创办“私立无锡中学”,义务出任私锡中校长,不受薪金。1952年12月25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宣布接办私立无锡中学,改校名为无锡市第三中学。2000年7月,无锡市第三中学与中山高中合并,升格为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1920年10月,唐文治受曾任陇海铁路局局长、交通银行董事长的施肇曾邀请,应聘任无锡国学专修馆(后改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馆长。虽已双目失明,但仍亲自授课。朗诵古文,抑扬顿挫,时称“唐调”,并录制唱片。1927年,唐文治改校名为“无锡国学专门学院”,褪去私家学馆色彩,并联络无锡工商界人士成立了无锡国专校董会。
唐文治寿序
1937年11月,日军侵占无锡前夕,唐文治率领全校师生内迁,辗转到达桂林。后因患病, 回到上海租界休养。并于1939年春,在上海租界创办国专分校。1941年,上海租界为日伪占领,国专分校改为国学专修馆,以避免向日伪登记。日伪曾派人劝说唐文治出任伪职,遭严词拒绝。
1946年6月,因抗日战争胜利,内迁桂林的无锡国专迁回无锡复校;上海分校继续开办,均由唐文治主持校务。
1949年解放后,无锡国专改名为中国文学院,仍由唐文治任院长。
1954年4月9日 ,唐文治病逝于上海,终年90岁。
唐文治父亲唐受祺,原名锡鬯,字若钦,别字兰客,晚号恂叟,曾任塾师;母亲胡氏。
唐文治娶妻郁氏,后收姨表妹黄彬琼为继室。共有四子一女,其中二子唐庆平夭折,长子唐庆诒(妻子为著名教育家俞庆棠)曾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三子唐庆增是知名经济思想史家,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四子唐庆永,银行家;小女儿:唐庆婉殇。孙子唐孝威,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女唐孝纯,曾任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中文教师。
海权
商船所至,海权所至
教育
唐文治文选
唐文治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他把西方先进经验大胆拿来,为我国培养科技人才所用;同时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坚持民族自尊,以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培养学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塑造热爱祖国、道德高尚、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的一流人才。在培养道德品质、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锻炼强健体魄三者关系上,唐文治观点鲜明,强调道德是基础。唐文治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重视先进理念,重视爱国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视体格意志磨砺等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一流理工人才树立了榜样。
独创唐调
唐文治
兴办工科
唐文治主持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期间,期望学校能像英国牛津大学那样培养一批批出色人才,以发展实业,振兴中华。他到任后,为了培养高级实业人才,首先对学校专业作一番调整,把铁道班改为铁路专科,当年秋天正式成立,定学制为3年,是为学校设立的第一个工程专科。翌年增设了电机专科,是当时中国高校设立电机科之始。到1909年,又增设了航海专科。这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创办了铁路、电机、航海3个工程专科,使学校从原来培养商务实业人才转变为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实业人才,学校性质已明确属于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为今后发展成工科大学奠定了基础。1918年正式成立铁路管理科,学校系科设置从原来的工科走向工管结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首创。
改革课程
唐文治
师资建设
唐文治在1907年设置铁路专科时,了解到教师中缺乏熟悉铁道学的专业人才,曾致函詹天佑商请其推荐合适的教员来校任教。同时他根据教学上的迫切需要,果断地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师。从1908年到1920年,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约占师资队伍的50%。唐文治并按照外籍教师建议实行专科4年制,便于本校学生去美国进修深造学业。在引进外籍教师的同时,唐文治也坚定地派出去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到欧美各国留学深造。在唐文治任期14年中,据不完全统计,共派遣了211名毕业生出国留学,平均每年15名。随着这些留学生的成长,教师队伍构成开始不断变化,学校大批留学回国学生,如胡敦复、周厚坤、张廷金、徐名材、周铭、杜光祖、裘维裕等都于1912年起陆续到母校任教,逐步代替了外籍教师。
培育人才
唐文治
募建书馆
唐文治
唐文治自编的《茹经堂全书》,已刊、未刊的共有60余种,最有代表性的当推《茹经堂文集》和《十三经读本》,前者合计45卷,百余万字,是唐文治文章的总汇;后者是唐文治对经学研究的结晶。今无锡琴山“唐文治纪念馆”陈列有《茹经堂文集》4册,《十三经读本》6册。后又收集到的唐文治著作有:《南菁书院日记》《农曹日记》《志学录》《思辨录札记、续思辨录》《蓄艾编》等手稿以及《六十年来国政记》《四十年来士风采略》《英轺杂咏》等,以上原件均存于“唐文治纪念馆”。
十三经提纲
作者名称 唐文治
作品时间2019-1
茹经堂文集
作者名称 唐文治
茹经先生自订年谱
作者名称 唐文治
作品时间1936-3-31
十三经读本
作者名称 唐文治
作品时间2018-1-1
“有三达尊,兼三不朽;晋百年寿,为百世师。”——交通大学挽联
老夫子一生光明磊落,正义凛然,木铎觉人,金针度世,在中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陈以鸿
“即使历经北洋军阀政权时的军阀混战、国民党政权时的国土沦丧、日伪时期的严酷环境,办学条件异常艰苦,但唐先生也没有放弃办学,并且教学从未间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徐忠宪
唐文治先生以远见卓识致力于传统文化资源和近代科学教育的融合,他又以传统书院模式创办了声誉卓著的无锡国专,使书院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相互融合。——李春林(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纪念馆
唐文治故居
重修 先师唐蔚芝先生茹经堂记
唐文治雕像
唐文治雕塑
上海交通大学唐文治铜像位于闵行校区文治大道和思源南路处,人物采立姿,含花岗岩基座高2.8米,左手持唐文治校长亲编的《高等学堂国文讲义》,右手背后,取其吟咏“唐调”姿态,亦如抬头举目望今日之交大,面露微笑,呈欣慰之态。
上海海事大学唐文治铜像由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78级校友向母校捐赠。铸铜身躯、花岗岩基座,铜像全高3.2米,总重约20吨。
文治书院
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于2007年7月成立,以交大老校长唐文治的名字命名。
唐文治书院
2012年3月30日,苏州大学成立唐文治书院,以学校前身之一的无锡国专的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名字命名。
唐文治年谱
陆阳所著的《唐文治年谱》,按年排比,以人相系,大致勾勒了唐文治的生平事迹,由上海三联书店在2013年7月出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