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桂钿 编辑
周桂钿 ,1943年1月生,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十多种,合著几种,包括:《王充哲学思想新探》《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董学探微》《虚实之辨》《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秦汉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
中文名:周桂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3年1月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代表作品:《十五堂中国哲学课》《尼山铎声》《儒学的现代价值》
性别:男
现任教授,博士导师,1994年至2000年任哲学系系主任,曾任校学术委员,教代会执行委员等职,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1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现在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 担任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中国哲学专题、秦汉哲学、秦汉文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博士生12名,已经毕业9名,指导硕士生十多名。
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2、在中国孔子基金会,讨论学术问题。
3、在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讲座。
4、在教育部培训班讲课,讲述《群书治要》。
5、参与中国人民大学讨论孔子诞辰为教师节事宜。
2、《尼山铎声》,尼山圣源书院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
3、《儒学的现代价值》,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董学探微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8-5
《董学探微》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如董仲舒的仁义学说、辞指学说、逻辑思想等,作者都进行了认真的考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哲学史上,董仲舒的思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董学探微》是研究董仲舒思想...
董仲舒评传: 独尊儒术奠定汉魂
作者名称 周桂钿
《董仲舒评传: 独尊儒术奠定汉魂》是1995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桂钿。
二十二堂国学课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10-5-1
《二十二堂国学课》是2010 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周桂钿。
桓谭王充评传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1993-11-1
《桓谭王充评传》是1993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钟肇鹏,周桂钿。
秦汉思想史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0-1
《秦汉思想史》是2000年1月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桂钿。
十五堂中国儒学课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14-01
本书勾勒出了儒学的发展脉络,诠释了儒家关键词汇,在概念的解说中反思过去,在历史的梳理中展望未来。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儒学历程简述、儒学关键词、儒学与当代社会等,对儒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作者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13-08-01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出版于2013-08-01的一部图书,作者是周桂钿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7-9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200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桂钿。本书从大量史料中整理出一个在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贯穿始终的带根本性的政治思想体系——政治哲学。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探讨天命论、经学、大一统中的君臣关系、民本主义、社会改革发展的规律,从而阐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的内容和特点。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6-5-1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是2006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桂钿。
十五堂哲学课
作者名称 周桂钿
《十五堂哲学课》是 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周桂钿。
中国儒学讲稿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8-1-1
《中国儒学讲稿》是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桂钿。
中国古人论天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8-3-1
《中国古人论天》是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桂钿 。
秦汉哲学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06-5
秦汉哲学,ISBN:9787543034563,作者:周桂钿
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1988-5
王充哲学思想新探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2015-1
本书不落窠臼,着重探讨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者将先秦至两汉的天人关系学说的发展变化分为天命论、天人相分论、天人感应说、天道自然论四个阶段。着重分析了王充思想中的天论、气论、知论三论。另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关于王充研究的争鸣文章和作者七十岁学术年表。 周桂钿,男,1943 年生,福建长乐人,北...
虚实之辨
作者名称 周桂钿
作品时间1996-6
本书是“中国大哲学家研究系列”的一种。本书是系统研究王充哲学思想的专著,王充是东汉最著名的哲学家,其代表作《论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攻之者众,好之者终不绝。”本书以新的思路研究王充哲学体系,对王充关于当时社会所关心的虚实问题,作追踪探索,并以现代眼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新见,认为...
查看更多书籍
2、董学与盛世文化,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如何评论王莽改革——兼评杨雄“美新”,《孔庙国子监论丛》2012年。
4、《中华文化与为政之道》,载于《人民日报》,2013年7月11日第五版。
5、如何评价唐太宗——以儒家政治哲学视角,《中国哲学》第七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6、汉初的变与治,载于《北京日报》,2013年7月22日。
7、《群书治要》——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集萃,载于《中国德育》,2013年第十四期。
8、《中国哲学大纲》评介,《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一辑,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
9、儒学与儒教,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第五期。
10、漫谈为师之德,《人民日报》2013年9月25日第五编。北京师范大学校报转载,改题目为《“学高”与“身正”》。
11、国学的价值在于古为今用,载于《学习时报》,中央党校2013年11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的现有制度是被世界上公认为最优越的制度。中国国情不适合搞多党制,搞多党制中国必乱。现在腐败最严重的11个国家中,有10个是搞多党制的。中国共产党为何取得13亿中国人的坚决拥护?那因为是共产党养活了13亿中国人。谁想在中国传播西方邪恶思想,13亿中国人绝不答应”。
作者:周桂钿
ISBN:780211595
出版社:中央编译
出版日期:
原价:¥35.0元
普通会员:¥33.25元
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
ISBN:70100460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原价:¥60.0元
普通会员:¥56.1元
《永久的丰碑》这个栏目非常好,我几乎每期必读。第(302)期写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内容也好,只是有一点不满意的是如何写其他的人姓名。与邓稼先关系特殊的人,主要包括两种人:一是与他生活关系密切的亲人,二是与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老师与同事。本文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即该写的没写,不该写的却写了。例如文中写他的父亲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说邓稼先“在父亲的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这从三件事可以看出来。一是在抗日期间,他参加抗日聚会,受到追捕,在父亲的安排下,随大姐逃到昆明。二是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与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报效祖国,归心似箭。三是要隐姓埋名,参加研制原子弹工作,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这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人格,也是父亲对他培养教育的结果。他随大姐逃到昆明,说起来简单。战乱时代,从北京如何到昆明,姐弟俩经历了千辛万苦,才逃出日寇的魔掌。后来姐弟俩感情特别深。邓稼先生前对大姐说:你退职,以后我养你。哪知邓稼先已经去世二十年,而大他十多岁的大姐现在还健在,九十多岁。邓稼先生前最高月工资才130多元。邓稼先在天有灵的话,他最惦记的是他的大姐!
在短文中,没有出现邓稼先的父亲与大姐的名字,似乎可以理解。但是,这篇短文中却出现了许多人的名字,如杨振宁、钱三强、周光召、华罗庚、于敏、李鹏。许多人因为工作关系,不应该埋没别人的贡献,点上名,是应该的,而父亲与大姐,也是有特殊贡献的,为什么不点呢?清华、北大的哲学教授还上不了台面?讲杨振宁是邓最好的朋友,有什么贡献呢?没说。是不是最好的朋友?也值得怀疑。最好的朋友应该志同道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九天就毅然回国,另一人比邓还高两班,则在美国做贡献,直至获得诺贝尔奖,又过了几十年,才回国养老。这两人的价值观如此差异,怎么能是最好的朋友?价值取向如此不同,也没有对邓稼先有过什么特殊贡献,为什么要点他的名字。是因为他获得诺贝尔奖,可以为邓稼先增光?可以让邓稼先“傍”一下名人?前几年评选二十世纪中国十大名人,邓稼先与孙中山、鲁迅、毛泽东、邓小平、王进喜、袁隆平等并列。这是诺贝尔奖够不到的地位!这说明在我们有些人的心目中,将诺贝尔奖看得太高,中国科学家都成了矮子。中华民族就不应该更自信一些吗!?
随着近几年国人涌起的“国学”热,民众大都喜爱读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而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儒学方面的书,尤为广大读者喜爱,记者也是喜爱者之一。
去年与周教授相识,今年初与周教授相约,7月9日上午,记者赶到北京师范大学宿舍拜访周教授。
教授住小红楼7号2层。客厅中的书柜里装满古今的文史书籍,墙上挂着“先师孔子行教像”。
书房在隔壁,因为东西两面的书柜而显得小了。玻璃门的掩映下,能看出整齐摆放的书籍,教授自己的著作单独摆放在一个格子里。玻璃门反射着窗外的绿色植物和窗台上的君子兰,给人以淡雅之感。书柜延伸过去临南窗则是写字桌,桌上的电脑开着,原来教授刚刚申请了一个100讲的中国传统哲学课题。
“回想自己治学所受的影响,除了一般的基础教育之外,还有四项是主要的:一是小学时代下象棋,培养全局观念;二是中学时代学数学,训练严密的推理;三是在大学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形式逻辑,锻炼了理论思维的能力;四是在上研究生时,得到国学的基本功训练。”教授是福建人,口音浓重,与其说是介绍自己,不如说是谈学习方法。
其间,有电话来,原来是出版社约稿,想把教授以前出版的几部著作再版,教授则叮嘱一定要重新修订。周教授满面红光,忙而有序:著书立说,在北师大正带着两个博士生,担任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还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等等。记者得知,教授刚刚主持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法学界联合开的一个座谈会,题目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教授送了记者3本近两年的著作《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十五堂哲学课》、《中国儒学讲稿》并欣然题词:“德不孤,和无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