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编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起源于1952年11月建立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11月学校迁至山东,1970年1月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设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2月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并在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立石油大学(北京),形成了石油大学(华东)与石油大学(北京)两地相对独立办学的格局;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现校名。截至2024年5月,学校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开设61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4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教师169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创办时间1953年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知名校友何国钟、沙国河、汪燮卿、王德民、杨启业学校官网http://www.upc.edu.cn图集目录1历史沿革2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院系专业▪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3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4合作交流5文化传统▪学校标识▪精神文化6校区情况▪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7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8知名校友9学校荣誉基本信息
北京石油学院
1952年5月17日,中央教育部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草案)》中指出,1953年准备在北京成立石油学院,1952年暂在清华大学成立石油工程系。10月,石油管理总局成立“北京石油学院筹备工作组”,燃料工业部、高等教育部联合备文,向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报告,提出建立北京石油学院的综合计划。
历史照片" alt="
历史照片"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a18972bd40735fae6cd2c0bec1e18b30f2442a7a278?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历史照片
1953年1月,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北京八大学院之一。当年招生600人,清华大学石油系调出600名本科生及100名研究生到北京石油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华东石油学院
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5月21日,华东石油学院向石油部、教育部请示,拟成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6月22日,教育部、石油部联合发文,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建立北京研究生部,设置9个专业,当年开始招生。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由华东石油学院领导。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校舍已被各单位占用,教学设施遭到破坏。1981年10月8日,华东石油学院向石油工业部呈请,希望在北京市昌平区另选校址。
华东石油学院校门
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1988年2月27日,华东石油学院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1989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关于石油大学办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正式使用“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大学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石油大学广州培训部”(后称为石油大学(广州))的称谓。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明确了石油大学(北京)与石油大学(华东)各自相对独立办学。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5年1月,石油大学更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大学(华东)也相应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学校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l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71cf3bc79f3df8dcd1008d34bf5e658b4710b912824d?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
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正式签署。
2016年12月,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常设秘书处和俄方常设秘书处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成为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方成员单位。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12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签署合作建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协议等合作协议。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与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签署协议,共建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 10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7月,学校办学注册地调整到青岛。 12月,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申报的高端油气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拟确定为首批建设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1月,学校青岛软件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5月,入选首批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 10月,伴随着祖国73周年华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VR校史馆隆重上线。 11月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西区开工建设。
2023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俄罗斯国立石油与天然气大学(古勃金大学)共同牵头成立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绿色发展学术子联盟(简称“ASRTU Green”)。
2023年11月17日上午,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成立大会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进校园启动仪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唐岛湾校区举行。
2024年6月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学与统计科学研究院揭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师16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77人,博士生导师393人。有两院院士(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3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4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127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校园环境" alt="
校园环境"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64380cd7912397dda1444dbd2bcda5b7d0a20cf42970?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校园环境
2019-2020学年,学校新增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人,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类别 | 姓名 | 备注 |
---|---|---|
专职院士 | 沈忠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金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郝芳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王铁冠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高德利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
SauleAidarova | 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 |
兼职院士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汪集暘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苏义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顾心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李宁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刘合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杨元喜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安德斯·林奎斯 |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 |
骆静利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
克里蒂∙格里斯 |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
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蒋有录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蒋有录、管志川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蒋有录、管志川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郝芳、符力耘、戴彩丽、侯健、周鹏、蔡宝平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卢双舫、杨朝合、郭文跃、于思荣、操应长、孔瑛、杜启振、葛际江、赵东风、李玉星、徐守余、薛庆忠、魏宝君、吴明铂、戴彩丽、黄方、周鹏、田原宇、侯健、孙道峰、徐海、范壮军 |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王志远 |
山东省级教学名师 | 夏道宏、刘润华、杨国华、管志川、戴俊生、栾述文、卢双舫、刘永红、刘雪暖、刘衍聪、薛庆忠、孙秀丽、何利民、李自力、张立强、刘欣梅、姜翠玉、叶立国、刘宝 |
青岛市教学名师 | 李爱芬、刘欣梅、姜翠玉、张立强、步玉环、郭月琴、叶立国、石永军、孙大满、郑秋梅 |
级别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08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09年 | |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2010年 |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 | 2018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 | 2022年 | |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 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油气地球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
山东省教学团队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07年 |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2007年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2008年 |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2008年 | |
过程设备课程教学团队 | 2009年 |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09年 | |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10年 | |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 2010年 | |
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11年 | |
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12年 | |
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 2012年 |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 | 2015年 |
过程装备与控制教学团队 | 2015年 |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1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院 | 专业名称 | 招生科类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球物理学 | 理工 |
地质学 | 理工 | |
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 | 理工 | |
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 | 理工 | |
资源勘查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理工 |
海洋油气工程 | 理工 | |
石油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 化工安全工程 | 理工 |
化学 | 理工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
环境工程 | 理工 |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工 | |
应用化学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理工 |
车辆工程 | 理工 | |
工业设计 | 理工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
智能制造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工程力学 | 理工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 | |
建筑学 | 理工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
油气储运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材料化学 | 理工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材料物理 | 理工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理工 | |
环保设备工程 | 理工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工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 | 理工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工 |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
通信工程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 |
智能感知工程 | 理工 | |
自动化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软件工程 | 理工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 | 理工 |
会计学 | 文理兼招 | |
经济学 | 文理兼招 | |
市场营销 | 文理兼招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 俄语 | 文理兼招 |
英语 | 文理兼招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 法学 | 文理兼招 |
汉语言文学 | 文理兼招 | |
音乐学 | 文理兼招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5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4门。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石油勘探开发工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化工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中原石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齐鲁石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勘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序号 | 级别 | 专业名称 | 所在单位 | 时间 |
---|---|---|---|---|
1 | 国家特色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7 |
2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07 | |
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7 | |
4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
6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07 | |
7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8 | |
8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8 | |
9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008 | |
10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9 | |
11 | 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
12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10 | |
13 | 环保设备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1 | |
14 | 山东省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0 | |
1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11 | |
17 | 材料物理 | 理学院 | 2011 |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12 |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12 | |
20 | 环境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3 | |
21 | 测绘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3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地球物理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7 | 海洋油气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化工学院 |
9 | 应用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10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1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13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0 | 环保设备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1 | 电子信息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2 | 测绘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3 | 通信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4 | 自动化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5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7 | 软件工程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8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9 | 工程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3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济管理学院 |
31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32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环境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 | 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工业设计 | 机电工程学院 |
4 | 车辆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5 | 建筑学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6 | 材料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材料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地理信息科学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院 |
1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院 |
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学院 |
12 | 经济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13 | 市场营销 | 经济管理学院 |
14 | 俄语 | 外国语学院 |
15 | 法学 | 文法学院 |
16 | 汉语言文学 | 文法学院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走近石油、魔方和数学建模、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矿物岩石世界之窗、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电工电子学、石油工业概论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地震勘探原理、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与勘探、油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概论、中外石油文化、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渗流力学、石油炼制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油库设计与管理、科技创新实践、电工电子学、近代物理实验、有机化学 |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 | 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流体力学、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双语)、化工原理、石油化学、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容器与设备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CAD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财务会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有机化学、大学物、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普通物理学(理科)、近代物理实验、大学英语、英语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金工实习 |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化工原理、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CAD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学、过程设备设计、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工程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创业基础与实践、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实验、液晶器件制备及电光效应测量虚拟仿真综合训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构造地质学、管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工程制图(全英语)、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宏观经济学、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层物理、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测量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与环保、测井方法与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英语、地震参数及灾害虚拟仿真系统、油气生产安全应急仿真实训、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建筑设计(6-2)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11种教材入选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5部教材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新工科教材立项。2019-2020学年,学校77个项目获2019年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共立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40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42项。
2022年3月,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38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本科教学成果26项、研究生教学成果12项。38项获奖成果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3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能源战略视阈下的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4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化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 |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 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 岩土力学与工程、精密测量与测控仪器、环境化工、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海洋油气工程、能源系统与碳管理、语言服务工程与管理 |
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应用数学与能源数据科学、能源物理科学与技术、能源治理与法律、油气人工智能、先进科学与工程计算、能源经济管理、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类别代码 | 领域名称 | 批准年份 |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2021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8 | 能源动力 | 2019年对应调整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批准年份 |
---|---|---|
0854 | 电子信息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5 | 机械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8 | 能源动力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9 | 土木水利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2019年对应调整 |
1251 | 工商管理硕士 | 2009 |
0251 | 金融硕士 | 2014 |
1253 | 会计硕士 | 2010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2014 |
0551 | 翻译硕士 | 2010 |
0252 | 应用统计硕士 | 2018 |
0351 | 法律硕士 | 2018 |
1256 | 工程管理硕士 | 2018 |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4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 2023 |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2021 |
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21 | |
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 2021 | |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2021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联合实验室 | 海洋能源联合实验室 | 2017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 2016 |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 2017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室) | 2013 |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 | 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分中心) | 2015 |
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分中心) | 2015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8 |
深层油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23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1 |
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7 | |
智能油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
深层油气探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 | 2019 |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 2004 |
山东省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 | 2015 | |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 | 2015 | |
山东省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 | 2020 | |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 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环境组网观测自然资源部技术创新中心 | 2022 |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园区系统安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2021 |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石油化工节能降碳技术与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海洋油气装备焊接与表面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3 | |
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 2023 | |
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 国际语言服务研究中心 | 2022 |
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 | 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基地 | 2022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 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4 |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保障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2015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验室 | 材料电子理论研究室和材料界面实验室 | 2003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山东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5 |
山东省油田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1 | |
山东省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
山东省物理法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
山东省校园节能监测及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 | |
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深地钻井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深水油气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山东省无石棉摩擦材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1998 | |
山东省高压水射流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2003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研究室 | 物探重点实验室 | 1999 |
催化重点实验室 | 1999 | |
重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 | 2006 | |
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 1998 | |
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低渗透储层研究室 | 1999 | |
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钻井研究室 | 2001 | |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水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室 | 2008 | |
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油气运聚机理研究室 | 2010 | |
HSE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 | 2010 | |
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 | 2012 | |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地下储库钻完井工程研究室 | 2012 | |
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烃动力学研究室 | 2012 | |
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重气输送与液化天然气技术研究室 | 2014 | |
地面工程试验基地-高效分离技术研究室 | 2014 | |
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深水井筒工作液与水合物控制研究室 | 2015 | |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基础理论研究室 | 2018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研究中心 | 采油工程软件与信息中心 | 1997 |
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 | 1989 | |
沥青技术开发中心 | 1999 | |
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 | 2021 |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研究中心 | 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 2002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 | 重质油利用研究中心 | 2002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时间 |
---|---|---|
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平台 | 山东省能源工业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 | 2020 |
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 山东省可信人工智能生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 2023 |
山东省高校实验室 | 智能管道运输工程山东省高校实验室 | 2022 |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生物工程与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盆地分析与油气储层地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海洋油气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油气储运工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复杂储层测井新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新能源材料物理与化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2 | |
非常规油气开发装备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17 | |
智能感知与测控仪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氢能装备与安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油气工程力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石油工业软件智能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2022 | |
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海工装备研发与运维技术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低碳能源与绿色化学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遥感技术与应用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新型电力系统与储能技术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黄河入海水沙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2022 | |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 | 2012 |
青岛市石油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14 | |
青岛市环海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4 | |
青岛市海洋地质勘探导航重点实验室 | 2016 | |
青岛市光电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22 | |
青岛市生物固碳与炼制重点实验室 | 2022 | |
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 | 青岛市非常规能源开发设计技术创新中心 | 2020 |
青岛市随钻仪器及信息处理技术创新中心 | 2020 | |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2023 | |
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 | 青岛市海洋石油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2013 |
青岛市焊接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4 | |
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5 | |
青岛市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 | 2017 | |
青岛市海洋油气测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8 | |
青岛市油气装备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18 | |
青岛市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2019 | |
青岛市油气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20 | |
青岛市氢能制备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2021 | |
青岛市油气分离和转化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2021 | |
青岛市大型石油工业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 2022 | |
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青岛市油气渗流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4 |
青岛市化工过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4 | |
青岛市能源催化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5 | |
青岛市海洋灾害预防检测信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15 | |
青岛市过程建模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5 | |
青岛预测地球科学研究国际科研合作基地 | 2016 | |
青岛能源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6 | |
青岛市能源及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 2018 | |
青岛市深层地球物理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8 | |
青岛市能源装备腐蚀控制国际合作基地 | 2018 | |
青岛市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9 | |
青岛市多孔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9 |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 石油和化工行业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 | 2012 |
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质油碳质化高附加值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14 | |
石油和化工行业多相流反应器重点实验室 | 2020 | |
石油和化工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油田电气安全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 2021 |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2项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目获2020年度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0个项目(人选)获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4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发明专利获第三届山东省专利奖,5项目获2019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2项目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资助。
2021年,学校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通过验收,4项目获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7项目获202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
项目名称 | 获得奖项 |
---|---|
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典型农林废弃物快速热解创制腐植酸环境材料及其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断陷盆地油气精细勘探理论技术及示范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技术与玛湖特大型油田发现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胜利油区复杂断块油田稳产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中国南海西部海域复杂构造安全快速钻井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提高轻油收率的深度延迟焦化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及高效注水开发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深层/低渗油藏多尺度自生长冻胶分散体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
高性能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的研发及应用推广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水平井注驱采一体化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采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
断裂结构精细刻画与油气输导有效性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难开采稠油油藏注氮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老油田高效水驱优化决策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烟气碳捕集、输送与封存利用全流程地面技术开发与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边云协同的油气物联网智能决策关键技术及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多维环保型多孔炭的可控制备及功能化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
微细双梯形缝防砂筛管及其精密等离子加工与工业化应用技术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
含油气盆地不整合结构控烃理论及实践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化学驱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及其在高含水油田的工业化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非常规油气藏多尺度渗流理论与方法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
面向能源行业的智能服务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国页岩油富集条件、资源潜力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以深部调驱为中心的改善水驱技术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
微细复合型腔割缝筛管的加工与应用技术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研究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非导电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 | 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文献323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100种,电子图书188万种,电子版学位论文912万种,电子期刊4.2万种,数据库124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图书馆
学术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设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社,负责编辑出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与勘查工程、 石油钻采工程、 石油机械工程和石油化学工程等。学报连续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在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被评为百种重点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栏目有:石油与能源、经济与管理、山东黄蓝战略、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语言与文学、文化与传播、高等教育等,学报连续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石油与能源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校标识
校名
校名中文标准字“中国石油大学”为书画家范曾手写体。英文标准字“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是Arial字体。
校徽
校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徽于2008年6月启用。 校徽为圆形徽标,由核心图案、建校时间与中英文校名组成。核心图案为学校标志性雕塑“创造太阳”的抽象体,下方为学校的建立年份“1953”,外环弧形上部为英文校名,下部为中文校名;徽面颜色为学校标准色深蓝色,中英文校名颜色为白色。标准色为深蓝色(C100 M75 Y10 K30),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标准色。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例为3:2;旗面正中为中文校名,校徽位于校名正上方居中;旗面颜色为学校标准色,旗帜上的校徽和校名均为白色。
精神文化
校训
惟真惟实
200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确定校训为:惟真惟实。字体为刘炳森手书集成。
惟真,是指尊重客观规律,真理至上的意思。它既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又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探求事物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校训
石大精神

校风

学风
惟实,是指求实、求是之意。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做人必须具备诚实、朴实、正直、耿直的良好品质。
“惟真惟实”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追求的集中体现。近六十年来,中国石油大学的数任校领导曾在不同场合,先后提出过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和精髓都与“惟真惟实”是一致的。“惟真惟实”所蕴含的追求真理,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正是中国石油大学所一直坚持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惟真惟实”既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学校精神的浓缩升华,也是与石油工业光荣传统一脉相承的集体体现。它内蕴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体现着独有的时代气息。这一精神植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中,便形成了以它为核心的,囊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传统的石大精神。
“惟真惟实”既体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又体现了中国石油大学“以德育人”的人本观念,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既有习承传统之本意,又兼具开拓进取之精神。
石大精神
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10月1日。
校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歌》 作词:平原,作曲:瞿希贤 东方升起了太阳,放射出万道霞光。 祖国的青年学生,头脑清醒, 体魄强健,热情充沛, 勇敢地冲向科学堡垒,科学堡垒。 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请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愿来献上, 我们要用双手建设出无数石油基地, 我们要使工业的血液流向四面八方。 |
|
唐岛湾校区
唐岛湾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长江西路66号。 唐岛湾校区拥有极为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室外场地总面积111496㎡,室内场地总面积23830㎡。 截至2023年1月,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研究生入驻古镇口校区外,其余学院研究生及全体本科生仍在唐岛湾校区。
古镇口校区
古镇口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军路6号 ,分为东西两区,其中东区占地234.6亩,西区占地807亩。古镇口校区是化学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等5个学院的所在地,入驻了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高等研究院6个研究机构及平台。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勇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郝芳 |
党委副书记 | 万云波、马国顺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吴强明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张玲玲、操应长、周鹏 |
副校长 | 戴彩丽 |
党委常委 | 张卫东、赵放辉、蒋文春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校名 |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
北京石油学院 | 党总支书记 | 贾皞 | 1953-1955 |
党委书记 | 贾皞 | 1955-1956 | |
闫子元 | 1963-1970 | ||
刘长亮 | 1963-1970 | ||
院长 | 闫子元 | 1954-1963 | |
代院长 | 贾皞 | 1964-1970 | |
华东石油学院 | 党委书记 | 赵炎 | 1980-1984 |
华泽澎 | 1984-1988 | ||
院长 | 焦万海 | 1978-1980 | |
杨光华 | 1980-1988 | ||
石油大学 | 校本部校长 | 杨光华 | 1988-1992 |
张一伟 | 1992-2005 | ||
华东党委书记 | 华泽澎 | 1988-1992 | |
李秀生 | 1992-1998 | ||
郑其绪 | 1998-2005 | ||
华东校长 | 杨光华 | 1988-1989 | |
华泽澎 | 1989-1992 | ||
李秀生 | 1992-1998 | ||
仝兆岐 | 1998-2005 | ||
北京党委书记 | 张一伟 | 1988-1992 | |
华泽澎 | 1992-1994 | ||
李云鹏 | 1994-1998 | ||
李秀生 | 1998-2005 | ||
北京校长 | 张一伟 | 1989-1994 | |
张嗣伟 | 1994-1998 | ||
李云鹏 | 1998-1999 | ||
罗维东 | 1999-2002 | ||
李秀生 | 2002-2005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党委书记 | 郑其绪 | 2005-2008 |
刘珂 | 2008-2018 | ||
校长 | 山红红 | 2005-2017 |
知名校友 | ||
---|---|---|
何国钟 | 汪燮卿 | 杨启业 |
王德民 | 时铭显 | 郑颖人 |
王铁冠 | 袁士义 | 高德利 |
李宁 | 孙丽丽 | 徐春明 |
注:表单不全 |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3年 | 获评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2023年度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
2022年2月 | “2021年度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公示名单 |
2004年 |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农业大学
上一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