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 编辑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24.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截至2023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2万人。陕西省是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代表文化为“三秦文化”,有西周、秦、汉、隋、唐等十四个政权在陕西省建都,是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主要景区景点有黄帝陵、兵马俑、华山、未央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西安城墙、西安钟鼓楼、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2023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86.07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49.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68.9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7.42亿元。
中文名:陕西省
外文名:Shaanxi Province
别名:陕、秦、三秦
行政区划代码:610000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位置:西北地区、西部内陆腹地
面积:205624.3 km²
下辖地区:10个地级市
政府驻地: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大院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7270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952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兵马俑、黄帝陵、大雁塔、钟鼓楼、华山、大唐不夜城、壶口瀑布、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安城墙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汉中城固机场、榆林榆阳机场、延安南泥湾机场
火车站:西安站、西安北站、延安站、宝鸡站、榆林站、汉中站
车牌代码:陕A-陕V
地区生产总值:33786.07 亿元(2023年)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
26万年之前的渭南大荔人,是中国人直系祖先的起源,打破了现代人类全部是非洲祖先后裔的认知。
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国女首领华胥氏,创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著名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西安杨官寨遗址,是第一次发现6000年前关中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和聚落环壕,为探讨庙底沟文化的聚落布局与社会结构等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填补仰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空缺。
5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姬水流域的黄帝部落和姜水流域的炎帝部落,在冲突中走向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
位于神木市的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上古时,陕西为雍州和梁州所在。
西周
中华父山——秦岭
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幽王无道,国势急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破镐京,杀幽王,西周亡。
秦
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嬴渠梁继位,重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废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关中畿辅区域设内史。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因秦政暴虐,滥用民力,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抗秦。
西汉
汉家起源——汉水
汉元年(前206年),汉王刘邦率军暗渡陈仓(今宝鸡),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
汉五年(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尽,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京师长安城(今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
汉武帝时,派遣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将汉朝的北部疆域推至漠北,随后开拓南方疆域。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陕西城固人)带领100多人出使西域,史称“凿空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外戚势力日渐势焰。
新莽
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定都长安。
东汉
东汉王朝建立后,陕西关中保留“三辅”,长安仍维持京兆府之名。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 这次西迁并没有给陕西带来繁荣,而是把军阀相争的战火引燃,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
魏晋南北朝
东汉亡,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
隋
东方帝王谷——关中
开皇二年(582年),由建筑家宇文恺规划,在汉长安城东南营造面积达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大兴城。隋文帝重新一统华夏,确立三省六部制,兴科举,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强化政府机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其大力倡导节俭,废除杂税并置仓储粮,很快使天下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崩,次子杨广继位,即隋炀帝。
炀帝在位期间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终在大业七年(611年),民变爆发、天下大乱。
大业十三年(617年),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攻入长安城,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帝。
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缢杀隋炀帝,李渊闻之旋即逼杨侑禅位,隋亡。
唐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京师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的辉煌从巅峰渐滑谷底。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北宋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灭后蜀,控制陕西全境。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设立关西道。
至道三年(997年),改为陕西路,辖区包括今陕西省关中各市、延安、榆林东南部以及甘肃省庆阳市、山西省运城市及河南省三门峡市。
华夏之根——华山
元
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
元朝中叶,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明
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今陕西省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
康熙六年(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至此陕西省界同现今比较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基本重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西安。
中华民国
千宫之宫——大明宫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陕西省分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三道,并一直延续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陕西省形成。
陕甘宁边区政府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设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陕甘省改设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后,为了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中共中央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17日,国民党表示承认陕甘宁边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施新民主主义纲领,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边区范围内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建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型。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6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陕甘宁边区政府脱离国民政府。
魅力陕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及陕甘宁边区等党政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边区政府迁回延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陕甘宁边区辖地约为今陕、甘、宁、青、新5省区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及套西地区,边区政府入驻西安市。
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区划沿革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980年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
1995年5月,撤销渭南地区,设立地级渭南市。
1996年2月21日,撤销汉中地区,改为地级汉中市。
1997年1月8日,延安地区改为延安市,为省辖设区的市,辖区不变。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
2000年12月,撤销安康地区,设立安康市。
2001年8月,撤销商洛地区,设立地级商洛市。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
2017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
2017年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共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陕西省人民政府驻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大院。
西安市 古称长安,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全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1.0752万平方千米,辖11个区2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 | |
铜川市 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是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傅嘏,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医学家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书画家范宽的故里。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辖3区1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 | |
宝鸡市 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也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总面积1.8117万平方千米,辖4区8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 |
咸阳市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10189.4平方千米,辖3区9县2县级市:秦都区、杨陵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彬州市。 | |
渭南市 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字圣仓颉、酒圣杜康、隶书鼻祖程邈和史圣司马迁的故里,是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的故里。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北京时间”从这里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是中国航天测控事业发祥地,神舟系列飞船在这里得到全程遥测 。总面积13030平方千米,辖2区7县2县级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 | |
延安市 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辖2区10县1县级市: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子长市。 | |
汉中市 因汉水而得名,是汉帝国的龙兴之地,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前400年以前,汉中就已设郡,已有2400多年历史,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故里。 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辖2区9县: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 |
榆林市 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的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总面积43578平方千米,辖2区9县1县级市:榆阳区、横山区、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神木市。 | |
安康市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汉水(安康)文化从发蒙阶段就和华夏文明同步发展。“抟土作人”的人类始祖女娲,四五千年前就为今安康市平利县留下了传说。千秋传颂的帝舜,在安康更是有着直接的遗迹传说。总面积2.35万平方千米,辖1区8县1县级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旬阳市。 | |
商洛市 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里。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辖1区6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
位置境域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重庆市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03万平方千米。
陕西省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510千米,平均宽度约400千米。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乡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地理经度为东经111°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乡坟林坝西侧,地理经度为东经105°29′。
陕西省政府
地质构造
陕西省位于中国南、北地质衔接与东、西地质转变的枢纽区,大地构造比较复杂。地壳分异明显、构造形变强烈、新构造运动活跃是陕西大地构造发育的总特点。地壳空间分异表现为兼有稳定区(地台)和活动带(地槽)两种性质不同、相互对立统一的构造类型,前者包括中朝地台及扬子准地台,后者则是著名的秦岭褶皱系。分异现象是自古生代开始,在晚元古代古中国地台上发生的,分异结果形成的“二台一槽”,这是中国主要地台和地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三个地质界公认的一级构造单元的基础上,陕西境内可进一步划分出12个二级构造单元、21个三级构造单元。构造形变强烈主要表现为构造类型齐全,尤以秦岭褶皱系最为突出。以断裂为例,全省可定出8条深断裂、13条大断裂和6条隐伏断裂。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反映为构造活动剧烈、复杂、类型多样,并导致省内现代地貌景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陕西省地质构造不仅具有多旋回发展迁移演化和中国主要构造地质事件在省内多有明显反映的特点,而且它的构造系统代表着不同构造形式的复杂综合。李四光曾指出:陕西境内存在着南北向挤压造成的属于基底断裂范畴的东西向褶皱带和直线扭动作用产生的属于盖层滑动范畴的山字型构造。
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是中国昆仑—秦岭纬向褶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亚东西向褶皱带中最坚强的一个,它不仅对华中地区的地质构造有决定意义,而且还影响着日本的构造形式。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展布在阴山、秦岭这两条东西向褶皱带之间的广大地区,它的雏形产生于震旦纪初期,到侏罗纪末期基本完成。陕北、关中地区均属于该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及东侧盾地展布地区。渭河地堑(断凹)与山字形构造前弧的关系,正如李四光、张文佑所指出的,和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堑与伊尔库茨克围场的关系相似。这种相似既表现在相互位置上,也反映在形态特征和活动性上。贝加尔湖是有名的地震活动带,渭河流域的陇东、关中地区也都是历史地震频繁地带。而且自晚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以来,渭河地堑沉陷还在不断地向西、北、东三方面逐渐扩展,仍处在活动状态。所以,必须对渭河地堑的活动发展趋势密切注意,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地形地貌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
华山
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在陕西境内有许多著名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气候特征
陕西省南北分界示意图
水系水文
陕西省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在陕境内的黄河流域面积13.3301万平方千米,有河流2524条;在陕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72265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条。境内湖泊稀少,除秦巴山地有散见湫池外,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
水资源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总储藏量为1438.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666.6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79.33万千瓦。主要河流水力资源情况如下:黄河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主要河流44条,理论蕴藏量为5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234万千瓦,其中小水电52万千瓦。长江流域在陕境内主要有嘉陵江、汉江、丹江3条河流的上游段,集水面积7226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78条,水力理论蕴藏量为858.0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432.6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26.88万千瓦。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陕西省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93.43万公顷(4401.51万亩)
其中,水田12.62万公顷(189.27万亩),占4.30%;水浇地84.39万公顷(1265.81万亩),占28.76%;旱地196.42万公顷(2946.43万亩),占66.94%。81%的耕地分布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等4个设区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4.03%。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08.28万公顷(1624.15万亩),占全省耕地的36.90%;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9.52万公顷(592.85万亩),占13.4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59.19万公顷(887.90万亩),占20.17%;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40.74万公顷(611.12万亩),占13.89%;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45.70万公顷(685.49万亩),占15.57%。
(二)园地121.40万公顷(1821.01万亩)
其中,果园91.70万公顷(1375.49万亩),占75.53%;茶园2.67万公顷(40.03万亩),占2.20%;其他园地27.03万公顷(405.49万亩),占22.27%。园地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榆林市、延安市、咸阳市,占全省园地的75.14%。
(三)林地1247.60万公顷(18714.02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935.66万公顷(14034.99万亩),占75.00%;竹林地0.68万公顷(10.18万亩),占0.05%;灌木林地185.15万公顷(2777.21万亩),占14.84%;其他林地126.11万公顷(1891.64万亩),占10.11%。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等3个设区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4.72%。
(四)草地221.03万公顷(3315.49万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149.21万公顷(2238.09万亩),占67.51%;人工牧草地1.51万公顷(22.69万亩),占0.68%;其他草地70.31万公顷(1054.71万亩),占31.81%。草地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延安市等2个设区市,占全省草地的91.27%。
(五)湿地4.87万公顷(73.00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灌丛沼泽0.03万公顷(0.51万亩),占0.70%;沼泽草地0.03万公顷(0.41万亩),占0.56%;内陆滩涂4.61万公顷(69.12万亩),占94.69%;沼泽地0.20万公顷(2.96万亩),占4.05%;陕西省辖区范围内没有红树林、森林沼泽和沿海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宝鸡市、西安市、渭南市等4个设区市,占全省湿地的62.13%。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78万公顷(1376.74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13.67万公顷(205.02万亩),占14.89%;建制镇用地11.85万公顷(177.80万亩),占12.91%;村庄用地58.63万公顷(879.52万亩),占63.89%;采矿用地5.76万公顷(86.42万亩),占6.2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87万公顷(27.98万亩),占2.03%。
(七)交通运输用地30.26万公顷(453.92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1.91万公顷(28.65万亩),占6.31%;轨道交通用地0.06万公顷(0.85万亩),占0.19%;公路用地11.09万公顷(166.32万亩),占36.64%;农村道路16.89万公顷(253.48万亩),占55.84%;机场用地0.27万公顷(4.02万亩),占0.89%;港口码头用地0.001万公顷(0.02万亩),占0.004%;管道运输用地0.04万公顷(0.58万亩),占0.1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33万公顷(409.97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17.81万公顷(267.08万亩),占65.15%;湖泊水面0.43万公顷(6.50万亩),占1.58%;水库水面3.46万公顷(51.89万亩),占12.66%;坑塘水面2.40万公顷(36.02万亩),占8.79%;沟渠1.84万公顷(27.60万亩),占6.73%;水工建筑用地1.39万公顷(20.88万亩),占5.09%。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渭南市等4个设区市水域面积较大,占全省水域的61.57%。
植物资源
陕西省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陕西省境内有种子植物171科3754种,其中包括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陕西传统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动物资源
陕西省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604种,鸟类380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16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出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其中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1种。探明矿产地105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45处,中型矿产地237处,小型矿产地559处。在占国民经济重要价值的15种重要矿产中,石油保有储量排全国第3位,煤、天然气、水泥灰岩保有储量均排第4位。这些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钼、金、石灰岩不仅储量可观,而且品级、质量较好,在国内市场有明显优势,但铁、铜、铝、磷或贫矿多,或探明含量少无可供规划矿区。
陕西省常住人口(2017—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 | 书记 | 赵一德 |
副书记 | 赵刚 、邢善萍(女) | |
省委常委 | ||
秘书长 |
| |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赵一德 |
副主任 | 庄长兴、郭青、李晓英(女)、樊维斌、杨广亭 | |
秘书长 | 韩一兵 |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党组书记、省长 | 赵刚 |
副省长 | 王晓、戴彬彬、窦敬丽(女)、徐明非、 王海鹏 、陈春江 、李钧 | |
秘书长 | 王海鹏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 党组书记、政协主席 | |
党组副书记 | 李明远 | |
副主席 | ||
秘书长 | ||
陕西省监察委员会 | 主任 | 王兴宁 |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 院长 | 韩德洋 |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 检察长 | 王旭光 |
参考资料: |
综述
2022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72.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5.34亿元,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3.11亿元,增长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4.23亿元,增长2.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5%。人均生产总值82864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898.3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6%,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23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86.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49.75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6068.90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7.42亿元,增长4.1%。
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4.3%。工业投资增势较好,全年增长4.8%,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9.4%,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2.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6%。民生补短板持续发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0%,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8.6%,航空运输业增长40.8%。
财税收支
2023年,陕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37.3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各项税收2693.61亿元,增长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4%;非税收入743.75亿元,增长18.3%。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80.88亿元,增长6.2%。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5%。
人民生活
2022年,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6元,比上年增加1548元,增长5.4%。其中,工资性收入16053元,增长5.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3.3%;经营净收入3896元,增长5.3%,占12.9%;财产净收入1925元,增长4.6%,占6.4%;转移净收入8242元,增长5.7%,占27.4%。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48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长2.6%。
2022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31元,比上年增加1718元,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24219元,增长4.2%;经营净收入3207元,增长4.8%;财产净收入3348元,增长3.4%;转移净收入11657元,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66元,比上年减少18元,下降0.1%。
2022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4元,比上年增加960元,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6497元,增长6.5%;经营净收入4702元,增长6.1%;财产净收入259元,增长4.3%;转移净收入4246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94元,比上年增加936元,增长7.1%。
2022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0∶1,较上年缩小0.06。
2022年,陕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2.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
第一产业
2023年,陕西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96.5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增加值209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58.21亿元,增长2.8%;牧业增加值477.44亿元,增长3.9%;渔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6.0%。
农业
2023年,陕西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17.4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夏粮1105.10千公顷,与上年持平。2023年,陕西省粮食总产量1323.66万吨,比上年增加25.77万吨,增长2.0%;单位面积产量4378.7千克/公顷,较上年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151.20万吨,比上年增长3.3%;园林水果产量2092.54万吨,增长5.0%。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陕西省播种面积3023公顷,总产量1323.7万吨,单位面积产量4378.7公斤/公顷。
林业
2022年,陕西省森林覆盖率46.84%。全年营造林面积390.6千公顷,森林蓄积量5.7亿立方米,林地面积12530千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区60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1119.3千公顷。
畜牧业
2023年,陕西省产值比上年增长4.0%;猪牛羊禽肉全年产量135.1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增长2.5%;牛奶产量增长1.2%。全年生猪出栏1298.3万头,增长1.6%;年末生猪存栏890.2万头,下降1.5%。
渔业
2022年,陕西省水产品产量17.35万吨,比上年增长1.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7%,制造业增长6.0%。能源、非能双向发力,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4.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4.5%;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9%,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9.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7%。高技术领域发展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9%,有效引领产业升级;装备制造业年内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增长12.5%。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55倍,汽车增长33.4%,变压器增长10.3%。
建筑业
2023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0%。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数增长9.4%;签订合同额增长8.8%,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增长6.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增势良好,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2%,金融业增长5.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8%。
国内贸易
2023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10.7%,商品零售增长2.6%。网上零售持续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2%,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9.7%。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3%,粮油、食品类增长3.2%。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0倍,金银珠宝类增长3.5%。
对外经济
2022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4835.3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出口3011.35亿元,增长17.8%;进口1823.99亿元,下降16.4%。
招商引资
2022年,陕西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4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家;合同外资62.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实际利用外资1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7.6%。
房地产业
2022年,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4254.79亿元,比上年下降4.2%。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8711.61万平方米,下降4.2%。商品房销售面积3308.72万平方米,下降2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58.9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3.7%。
邮电通信
2022年,陕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3.8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快递业务量11.28亿件,增长0.9%。电信业务总量455.20亿元,增长25.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76.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34.36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627.81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654.5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760.44万户。
旅游业
2021年,陕西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9057.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343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6562.82亿元,同比增长8.1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3719.90亿元,同比增长10.05%。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3556.1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占比超八成。
保险业
2022年,陕西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102.0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财产险272.79亿元,增长7.1%;人身险829.23亿元,增长4.0%,累计赔付支出36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67.96亿元,下降1.0%;人身险赔付支出192.40亿元,增长13.9%。
交通
公路
西宝高速、西康高速、西铜高速、西汉高速(京昆高速公路陕西段)、包茂高速(陕西段)、青银高速(陕西段)、福银高速(陕西段)、沪陕高速(陕西段)、柞水至山阳高速公路、坪坎至汉中高速公路
铁路
高铁:西宝高速铁路、大西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宝兰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西银高速铁路、武西高速铁路。
普铁: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宁西铁路、西康铁路、襄渝铁路。
航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汉中城固机场、榆林榆阳机场、延安南泥湾机场、安康富强机场。
地铁
西安地铁是服务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第一条线路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使西安为中国内地第14座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西北地区第1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截至2023年6月,西安市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共有9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14号线和16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运营里程长度共计301千米;共设车站187座,其中换乘车站19座。
运输
2022年,陕西省货物运输总量16.47亿吨,比上年增长2.5%;货物运输周转量4369.64亿吨千米,增长10.7%。旅客运输总量1.38亿人,下降35.7%;旅客运输周转量347.98亿人千米,下降39.3%。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2208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546项,合同成交金额3053.50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18688项,成交金额681.02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197项,成交金额14.96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295项,成交金额40.85亿元;技术服务合同46211项,成交金额2309.23亿元,技术许可合同155项,成交金额7.45亿元。全年共获授权专利79375件,其中发明专利18963件,实用新型专利54496件,外观设计专利5916件。截至2022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06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76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253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653件。
教育事业
西安是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位,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共有高等学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7所、成人高校14所。研究生招生6.66万人,在学研究生20.1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8.05万人,在校生130.44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11.69万人,在校生23.72万人;网络本专科招生11.40万人,在校生29.47万人。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5所,招生10.7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30.1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全省共有幼儿园8028所,入园幼儿38.40万人,在园幼儿132.56万人;小学4407所,招生48.27万人,在校生298.80万人;初中1666所,招生45.72万人,在校生127.14万人;普通高中444所,招生23.86万人,在校生67.70万人。
地区 | 层次 | 名单 |
---|---|---|
西安市 | 本科 |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警察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工商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信息职业大学、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长安大学兴华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专科 |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 |
咸阳市 | 本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
专科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 |
汉中市 | 本科 | 陕西理工大学 |
专科 |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
延安市 | 本科 | 延安大学 |
专科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 |
宝鸡市 | 本科 | 宝鸡文理学院 |
专科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三和职业学院、宝鸡中北职业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榆林市 | 本科 | 榆林学院 |
专科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 |
渭南市 | 本科 | 渭南师范学院 |
专科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 |
商洛市 | 本科 | 商洛学院 |
专科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 |
安康市 | 本科 | 安康学院 |
专科 |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 |
铜川市 | 本科 | - |
专科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双一流、 九校联盟(C9联盟) | 教育部直属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双一流、 “七五”“八五”十五所重点大学 | 工信部直属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双一流、 111计划 | 教育部直属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双一流、 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教育部直属 |
5 | 陕西师范大学 | 双一流、 教育部六大直属师范 | 教育部直属 |
6 | 长安大学 | 双一流、 111计划 | 教育部直属 |
7 | 西北大学 | 双一流、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陕西省属 |
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四医大) | 双一流、 军队2110工程、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 |
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空军总部直属 |
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火箭军总部直属 |
11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武警总部直属 |
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 军队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部 |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
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原西安政治学院) | 中央军事委员会 | |
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原西安通信学院) | 中央军事委员会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
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建筑老八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2 | 西安理工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3 | 陕西科技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4 | 西安科技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5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6 | 西北政法大学 | 五院四系之一、立格联盟成员、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7 | 西安美术学院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8 | 延安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9 | 西安工业大学 | 兵工七子、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0 | 西安工程大学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1 | 西安石油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2 | 西安邮电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3 | 西安财经大学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
14 | 西安体育学院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文旅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0个,文化馆12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7个,全年总流通1363万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向国家集训队选派优秀运动员63名,教练员13名。开展优秀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组建省级训练营19个,参训739人。纳入省队试训187人,并向国家训练营输送56人。统筹1.45亿元建成277个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推动全省179个场馆实施免费低收费开放。陕西运动员参加国内高水平比赛共获得24金10银18铜。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共有卫生健康机构34779个(包括村卫生室21951个)。其中,医院128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19个,卫生院1552个。全省共有床位28.96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3.83万张,卫生院病床3.74万张。全省共有卫生人员45.5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82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56万人,注册护士16.31万人。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2022年,陕西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9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4.2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3.83万人。
社会保险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80.84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57.3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25.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2.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52.45万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85个,床位11.63万张,收养人数6.04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4815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10.45万张,服务人次数达240.55万人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9.43万户16.45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2元/人月;农村低保50.14万户110.5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85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46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65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2022年,临时救助53.5万人次。
2023年6月1日起,陕西省婚姻登记实行“跨省通办”,不用返回原籍,可以就地办理 。
安全生产
2022年,陕西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55起,同比减少190起,下降34.86%;死亡345人,同比减少138人,下降28.57%。其中,发生较大事故14起,死亡54人。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综述
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关中
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
陕北
延安宝塔山
陕北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市瓦窑堡革命旧址文物管理所(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国家级保护文物。
从商周时代起,陕北成为中原华夏民族(汉族前身)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中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革命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陕南
中部和西部为蜀文化,东部为秦、楚文化;是汉族重要的发祥地。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汉朝因此得名,汉族也因此得名。刘备曾在汉中称王,因此刘备政权被称作“蜀汉”。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陕西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首位 ,著名的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乾陵、茂陵、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西安城墙、西安碑林、西安钟鼓楼、大小雁塔等。在陕西,仅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被誉为“东方帝王谷”。
截至2019年,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270处。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表明,陕西省境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序号 | 文物保护单位 | 建造时间 | 地区 |
---|---|---|---|
1 | 延安革命遗址 | 1937—1947年 | 延安市 |
2 |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 汉至宋 | 汉中市 |
3 | 大雁塔 | 唐 | 西安市 |
4 | 小雁塔 | 唐 | 西安市 |
5 | 兴教寺塔 | 唐 | 西安市 |
6 | 西安城墙 | 明 | 西安市 |
7 | 西安碑林 | 汉至近代 | 西安市 |
8 | 药王山石刻 | 隋至明 | 铜川市 |
9 | 半坡遗址 | 新石器时代 | 西安市 |
10 | 丰镐遗址 | 周 | 西安市 |
11 | 阿房宫遗址 | 秦 | 西安市 |
12 | 秦陵兵马俑 | 秦 | 西安市 |
13 | 汉长安城遗址 | 西汉 | 西安市 |
14 | 大明宫遗址 | 唐 | 西安市 |
15 | 黄帝陵 | - | 延安市 |
16 | 秦始皇陵 | 秦 | 西安市 |
17 | 茂陵(汉武帝刘彻墓) | 西汉 | 咸阳市 |
18 | 霍去病墓 | 西汉 | 咸阳市 |
19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 唐 | 咸阳市 |
20 | 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 | 唐 | 咸阳市 |
21 | 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墓) | 唐 | 咸阳市 |
世界遗产
长城 | 秦始皇兵马俑 | 大雁塔 |
小雁塔 | 兴教寺塔 | 大明宫 |
未央宫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张骞墓 |
华山 | 西安城墙 |
党家村古建筑群 | 统万城 |
石峁遗址 | 黄帝陵 |
秦蜀古道(蜀道) | 秦直道遗址 |
丝绸之路拓展项目:茂陵、鸠摩罗什舍利塔、昭陵、乾陵、大唐西市、兴庆宫、天坛、含光门、延平门、明德门遗址、法门寺地宫、大秦寺塔、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 |
周原及丰镐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 | |
秦都城及陵墓遗址:秦雍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东陵 | |
西汉帝陵: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汉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 | |
唐代帝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唐中宗定陵、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肃宗建陵、唐代宗元陵、唐德宗崇陵、唐顺宗丰陵、唐宪宗景陵、唐穆宗光陵、唐敬宗庄陵、唐文宗章陵、唐武宗端陵、唐宣宗贞陵、唐懿宗简陵、唐僖宗靖陵 | |
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大慈恩寺、兴教寺、大兴善寺、青龙寺、草堂寺、净业寺、香积寺、华严寺 | |
参考资料 |
革命圣地
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历史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非遗文化
截至2022年,陕西省共有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戏、咸阳茯茶4个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9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方言
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省管辖范围内的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西周时期,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记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陕北方言属西北官话和晋方言,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仍被保留入声。陕南方言多属于巴蜀方言(西南官话),有关中话、江淮官话、楚语、赣语、湘语、客家话的少量分布。
综述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到257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黄帝陵景区、大雁塔—小雁塔景区、华山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金丝峡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70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40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54家,国家1A级景区2家。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位于华阴市的西岳华山、宝鸡眉县的太白山,还有西安周边的临潼骊山华清池、终南山、翠华山,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等。
著名景点
秦始皇陵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
阿房宫 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 |
未央宫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宫的代名词,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丝绸之路起点。 | |
大明宫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唐帝国的大朝正宫,是唐朝时期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号称“万宫之宫”、“东方圣殿” ,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正南门丹凤门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 | |
大雁塔 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唐朝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 | |
小雁塔 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又称“荐福寺塔”,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 |
兴教寺塔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 |
华清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亦名华清宫,南倚骊山,北面渭水,是唐代帝王游幸的离宫别苑,因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备受瞩目。 | |
西安城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 |
西安钟楼、西安鼓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老城区的象征,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鼓楼是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 | |
陕西历史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 |
大唐不夜城 全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 街区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建有四大广场,四大文化场馆,五大文化雕塑,是西安唐文化展示和体验的首选之地。 | |
大唐芙蓉园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 | |
汉城湖公园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曾为汉长安城护城河及古漕运河道,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条关中漕渠。以展示水文化、汉文化为主题,形成了“一心、三线”的格局。 | |
西安世博园 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盛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唐玄宗曾在此举办了大规模水运博览和商品交易会,展示了唐代商贸的发达和水运的畅通,创世界博览会之发端,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博览会。 |
药王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药王山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是著名的医宗圣地。 | |
玉华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初唐时皇家避暑行宫,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四载,完成了20万颂的《大般若经》,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圆寂于此。 | |
耀州窑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是中国规模最大,集遗址遗迹展示、文物标本陈列、模拟古代制瓷工艺演示三位一体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 | |
照金香山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周公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 |
法门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被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 |
太白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秦岭山脉的主峰,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中国大陆境内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著名的道教文化圣地。 |
阳陵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总面积20平方千米,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 | |
茂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汉武帝刘彻的陵寝,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 |
昭陵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被誉为“天下名陵”。 | |
乾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 |
彬县大佛寺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坐标,陕西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
华山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华山是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 |
少华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道教名山,西岳华山的姊妹山,自古并称“二华”。据神话传说,华山因高五千仞被玉帝封为太华之主,盟冠五岳,少华山高四仟仞,被封为太华之辅,赐号少华。 | |
洽川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诗经》开篇之作《关雎》的发生地。 | |
司马迁祠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西汉时期伟大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而修建,是全国唯一一处缅怀和纪念史圣司马迁的圣地,被称为“文史圣域”。 | |
桥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 唐睿宗李旦陵寝。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开元盛世,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 |
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黄帝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被国务院编为“古墓葬第一号”,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 |
壶口瀑布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 |
宝塔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延安地标,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 |
延安革命纪念馆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
张良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紫柏山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为秦巴千里栈道“第一名山”。 | |
张骞墓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 | |
勉县武侯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为中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号称“天下第一武侯祠”。 | |
午子山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集自然山水风光、珍稀植物、茶园、果园、田园风光、堰上古镇、宗教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为道教活动圣地和陕南道教活动中心,素有“汉南胜景区、陕南小华山、陕南小武当”之美称。 | |
华阳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有“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之称,是观赏“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的理想场所。 |
石峁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
镇北台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 |
红碱淖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 | |
白云山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
南宫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享有“云中净土,世间桃源”的美誉。 | |
瀛湖 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陕西十大美景之一,列入全国首批15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 |
凤堰古梯田 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 |
金丝大峡谷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 |
牛背梁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秦岭东段最高峰,是西安市和陕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因其山脊像牛背而得名。 | |
天竺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以雄、险、奇、幽、秀而闻名,有“秦岭奇观”之美称。 |
古代
华夏始祖 | ||||
---|---|---|---|---|
华胥氏 | 神农炎帝 | 轩辕黄帝 | 有巢氏 | 女娲 |
政治家 | |||||||||
---|---|---|---|---|---|---|---|---|---|
周文王 | 周武王 | 周公旦 | 吴王泰伯 | 周穆王 | 秦襄公 | 秦穆公 | 秦惠文王 | 秦昭襄王 | 秦始皇 |
汉文帝 | 汉景帝 | 汉武帝 | 汉宣帝 | 隋文帝 | 唐高祖 | 唐太宗 | 唐高宗 | 杜如晦 | |
寇准 | 李靖 | - | - | - | - | - | - | - | - |
军事家 | |||||||||
---|---|---|---|---|---|---|---|---|---|
白起 | 蒙恬 | 法正 | 郭子仪 | ||||||
李靖 | 耿弇 | 窦融 | |||||||
韦孝宽 | 韦皋 | 班超 | 李自成 | 张献忠 | 刘宏基 | ||||
殷开山 | - | - | - | - | - | - | - |
思想家 | ||||||||
---|---|---|---|---|---|---|---|---|
傅玄 | 吕大钧 | 王恕 |
外交家 | ||
---|---|---|
张骞 | 班超 |
文学家 | |||||||||
---|---|---|---|---|---|---|---|---|---|
白居易 | 杨炯 | ||||||||
司马迁 | 班固 | 颜师古 | - | - | - |
宗教大师 | ||||||
---|---|---|---|---|---|---|
钟馗 | 刘海 | 赵公明 | 寇谦之 | 僧肇 | 吴筠 | 王重阳 |
书法家、画家 | ||||||||||
---|---|---|---|---|---|---|---|---|---|---|
范宽 | 颜真卿 | 柳公权 |
科学家 | |
---|---|
孙思邈 |
现代
政治家 | |||||||||
习仲勋 | 胡希捷 | 白克明 | 白如冰 | 白栋材 | 白纪年 | 赵乐际 | |||
孙新阳 | 柳斌杰 | 景俊海 | 陆治原 | 李仰哲 | 齐玉 | ||||
郝鹏 | 陆昊(上海人 ,1967年6月生于陕西西安 ) | - | - | - | - | - | - | - | - |
军事家 | |||||||||
胡琏 | 关麟征 | 杜聿明 | 杨虎城 | 谢子长 | 刘志丹 | ||||
李达 | 张升民 | - | - | - | - | - | - | ||
影视明星 | |||||||||
闫妮 | 景甜 | 白冰 | 苗圃 | 凌潇肃 | |||||
张嘉益 | 李琦 | ||||||||
冯远征 | 张涵予 | 罗京民 | 王成阳 | 窦骁 | |||||
社会活动家 | |||||||||
高又明 | 柏惠民 | 宋向震 | 马胜利 | 杨强生 | 周守谦 | - | - | ||
陕西商人 | |||||||||
张朝阳 | 高乃则 | - | - | - | - | - | - | ||
作家 | |||||||||
路遥 | 陈忠实 | 贾平凹 | 肖云儒 | 周明 | 叶广岑 | ||||
赵熙 | 莫伸 | 吴宓 | 刘成章 | 孙见喜 | |||||
释一尘 | 张浩文 | 陈生玺 | - | - | - | - | - | - | |
主持人 | |||||||||
- | - | - | - | - | - | - | |||
作曲家 | |||||||||
赵季平 | 饶余燕 | 纪溪坪 | 曹晓声 | 张豪夫 | 程大兆 | - | - | - | - |
画家 | |||||||||
崔振宽 | 王西京 | 江文湛 | 陈忠实 | ||||||
苗重安 | 郭全忠 | 张之光 | 陈斌 | 张寒泊 | |||||
书法家 | |||||||||
于右任 | |||||||||
石宪章 | 杜中信 | 茹桂 | 周一波 | 杨建才 | - | - | - | ||
歌手 | |||||||||
张艺洋 | 王杰 | 孙浩 | 黄鑫 | 付辛博 | |||||
哈辉 | 彭光琴 | - | - | ||||||
导演 | |||||||||
张艺谋 | 王全安 | 李杨 | 侯咏 | 张子恩 | 广龙 | ||||
吴天明 | 杨树鹏 | 丁黑 | 曹盾 | - | - | - | - | - | - |
序号 | 国别 | 外方城市 | 中方城市 | 结好时间 |
---|---|---|---|---|
1 | 美国(13对) | 怀俄明州 | 陕西省 | 2015.6.3 |
2 | 内布拉斯加州 | 陕西省 | 2016.11.9 | |
3 | 明尼苏达州 | 陕西省 | 1982.10.19 | |
4 |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 西安市 | 1989.4.29 | |
5 | 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 延安市 | 2017.9.18 | |
6 | 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 | 西安市 | 2014.7.24 | |
7 | 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 咸阳市 | 2006.1.6 | |
8 | 德克萨斯州贝敦市 | 榆林市 | 2008.3.24 | |
9 | 肯塔基州派克维尔市 | 安康市 | 2011.4.13 | |
10 | 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 | 咸阳市 | 1995.1.18 | |
11 | 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妮卡市 | 咸阳市 | 2015.10.24 | |
12 | 内华达州北拉斯维加斯市 | 渭南市 | 2015.10.24 | |
13 | 加利福尼亚州约巴琳达市 | 铜川市 | 2015.10.24 | |
14 | 日本(13对) | 奈良县 | 陕西省 | 2011.9.2 |
15 | 香川县 | 陕西省 | 1994.4.22 | |
16 | 爱媛县 | 陕西省 | 2015.7.30 | |
17 | 京都府 | 陕西省 | 1983.7.16 | |
18 | 奈良县奈良市 | 西安市 | 1974.2.1 | |
19 | 京都府京都市 | 西安市 | 1974.5.10 | |
20 | 千叶县船桥市 | 西安市 | 1994.11.2 | |
21 | 静冈县牧之原市 | 安康市 | 2019.11.20 | |
22 | 岛根县出云市 | 汉中市 | 1991.7.2 | |
23 | 京都府宇治市 | 咸阳市 | 1986.7.24 | |
24 | 千叶县成田市 | 咸阳市 | 1988.9.14 | |
25 | 香川县三丰市 | 咸阳市三原县 | 2010.5.19 | |
26 | 京都府八幡市 | 宝鸡市 | 1992.11.2 | |
27 | 韩国(12对) | 庆尚北道 | 陕西省 | 2013.4.5 |
28 | 世宗特别自治市 | 陕西省 | 2015.5.22 | |
29 | 庆尚北道庆州市 | 西安市 | 1994.11.18 | |
30 | 庆尚南道晋州市 | 西安市 | 2016.5.15 | |
31 | 安东市 | 西安市 | 2020.11.30 | |
32 | 庆尚北道龟尾市 | 渭南市 | 2014.11.17 | |
33 | 庆尚北道奉化郡 | 铜川市 | 1998.9.28 | |
34 | 庆尚北道义城郡 | 咸阳市 | 2003.10.17 | |
35 | 庆尚南道咸阳郡 | 咸阳市 | 2015.11.19 | |
36 | 全罗北道镇安郡 | 商洛市 | 2015.5.25 | |
37 | 庆尚北道醴泉郡 | 宝鸡市 | 2016.5.26 | |
38 | 全罗北道扶安郡 | 安康市 | 2021.4.28 | |
39 | 俄罗斯(2对) | 卡卢加州 | 陕西省 | 2000.8.8 |
40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共青城市 | 渭南市 | 2016.3.24 | |
41 | 德国(5对) | 图林根州 | 陕西省 | 1997.11.19 |
42 | 贝莱蒽一威斯特法伦州多特蒙德市 | 西安市 | 1992.7.22 | |
43 | 下萨克森州奥尔登堡市 | 西安市 | 2017.9.11 | |
44 | 图林根州埃尔富特市 | 延安市 | 2000.10.2 | |
45 | 巴尔尼姆专区 | 宝鸡市 | 2003.11.28 | |
46 | 意大利(3对) | 特雷维索省 | 陕西省 | 1988.7.21 |
47 | 翁布里亚大区 | 陕西省 | 1995.11.29 | |
48 | 坎帕尼亚区庞贝市 | 西安市 | 2007.10.13 | |
49 | 法国(2对) | 阿基坦大区波城 | 西安市 | 1986.9.15 |
50 | 萨尔特省勒芒市 | 咸阳市 | 2001.9.12 | |
51 | 英国(2对) | 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 | 西安市 | 1985.4.16 |
52 | 大曼切斯特郡斯托克波特市 | 宝鸡市 | 2004.7.2 | |
53 | 巴基斯坦(1对) | 旁遮普省拉合尔市 | 西安市 | 1992.6.20 |
54 | 菲律宾(1对) | 八打雁省 | 陕西省 | 2019.11.27 |
55 | 泰国(1对) | 素可泰府 | 陕西省 | 2005.5.21 |
56 | 比利时(3对) | 安特卫普省 | 陕西省 | 1985.5.7 |
57 | 布鲁塞尔大区 | 西安市 | 2020.10.9 | |
58 | 安特卫普省特恩豪特市 | 汉中市 | 2001.9.27 | |
59 | 匈牙利(2对) | 琼格拉德州 | 陕西省 | 1995.11.21 |
60 | 琼格拉德州塞格德市 | 渭南市 | 1999.10.27 | |
61 | 荷兰(4对) | 德伦特省埃门市 | 商洛市 | 2011.4.3 |
62 | 格罗宁根省 | 陕西省 | 2003.10.31 | |
63 | 德伦特省 | 陕西省 | 2010.4.8 | |
64 | 格罗宁根省格罗宁根市 | 西安市 | 2011.11.7 | |
65 | 吉尔吉斯斯坦(3对) | 楚河州 | 陕西省 | 2014.5.24 |
66 | 奥什州奥什市 | 西安市 | 2019.6.13 | |
67 | 楚河州莫斯科区 | 杨凌示范区 | 2014.11.5 | |
68 | 塔吉克斯坦(1对) | 哈特隆州 | 陕西省 | 2017.8.31 |
69 | 哈萨克斯坦(1对) | 江布尔州 | 陕西省 | 2008.4.7 |
70 | 乌兹别克斯坦(1对) | 撒马尔罕州撒马尔罕市 | 西安市 | 2013.11.29 |
71 | 土库曼斯坦(1对) | 马雷州马雷市 | 西安市 | 2014.5.12 |
72 | 埃及(1对) | 开罗省 | 陕西省 | 2008.4.17 |
73 | 罗马尼亚(3对) | 布泽乌县 | 陕西省 | 2008.4.11 |
74 | 胡内多阿拉省 | 陕西省 | 2021.3.22 | |
75 | 摩尔达维亚区雅西市 | 西安市 | 1994.12.6 | |
76 | 巴西(2对) | 巴西利亚市 | 西安市 | 1997.10.26 |
77 | 马托格罗索州 | 陕西省 | 1996.12.14 | |
78 | 柬埔寨(1对) | 暹粒省 | 陕西省 | 2019.5.11 |
79 | 伊朗(1对) | 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市 | 西安市 | 1989.5.6 |
80 | 土耳其(1对) | 科尼亚省科尼亚市 | 西安市 | 1996.9.8 |
81 | 尼泊尔(2对) | 加德满都市 | 西安市 | 1996.9.12 |
82 | 第五省布特瓦尔市 | 西安市 | 2019.10.13 | |
83 | 黑山(1对) | 科托尔州科托尔市 | 西安市 | 2013.11.25 |
84 | 澳大利亚(4对) | 塔斯马尼亚霍巴特市 | 西安市 | 2015.3.29 |
85 | 维多利亚州莫兰德市 | 咸阳市 | 1997.7.31 | |
86 | 维多利亚州班尤市 | 安康市 | 2007.3.17 | |
87 | 维多利亚州墨尔顿市 | 宝鸡市 | 2002.10.30 | |
88 | 亚美尼亚(1对) | 希拉克州久姆里市 | 西安市 | 2015.6.8 |
89 | 塞尔维亚(1对) | 舒马迪亚州克拉古耶瓦茨市 | 西安市 | 2016.6.18 |
90 | 摩洛哥(1对) | 非斯市 | 西安市 | 2019.11.14 |
91 | 希腊(1对) | 伯罗奔尼撒大区卡拉马塔市 | 西安市 | 2009.9.17 |
92 | 加拿大(2对) | 育空区 | 陕西省 | 2012.9.18 |
93 | 魁北克省魁北克市 | 西安市 | 2001.5.11 | |
94 | 阿根廷(1对) | 科尔多瓦省科尔多瓦市 | 西安市 | 2006.12.19 |
95 | 冰岛(1对) | 雷克雅内斯贝尔市 | 咸阳市 | 2014.11.26 |
96 | 乌克兰(1对)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 | 西安市 | 1995.10.27 |
97 | 厄瓜多尔(1对) | 昆卡市 | 西安市 | 2010.9.8 |
98 | 新西兰(1对) | 坎特伯雷区阿什伯顿市 | 咸阳市 | 2018.7.17 |
99 | 西班牙(1对) | 瓦伦西亚市 | 西安市 | 2020.11.24 |
100 | 白俄罗斯(1对) | 莫吉廖夫州 | 陕西省 | 2021.11.17 |
101 | 摩尔多瓦(1对) | 基希讷乌市 | 西安市 | 2021.11.17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